浪子回頭金不換(1 / 1)

浪子回頭金不換

皇甫謐是魏晉時人,是我國古代曆史上唯一與孔子齊名於世界文化史的曆史名人。他編撰的《針灸甲乙經》,是一部影響中國針灸學發展的劃時代著作。另外,他的《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烈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在我國曆史學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

皇甫謐年幼時父母雙亡,跟著叔嬸長大成人。皇甫謐家原是“富貴人家”,隻是到了他父親一代,家境漸漸沒落。

他從小養成了懶散的習慣,既不願勞動,又不肯讀書,整天和一些遊手好閑的人鬼混,對叔嬸的話也聽不進去。

盡管皇甫謐不爭氣,但他的嬸母任氏待他仍然很好。

他對嬸母也很孝敬,有什麼好吃的,總要拿回家請嬸母嚐一嚐,有什麼喜歡的東西也會拿給嬸母看一下。

嬸母覺得他越長越大,再不改掉不良習氣,很難成器,就決心狠狠刺激他一下。

一次,皇甫謐拿瓜果回家,任氏很不高興地對他說:“你以為拿點瓜果回來就算是孝敬嗎?《孝經》上說:‘三牲之養,尤為不孝。’每天早晚都能給長輩送上牛、羊、豬肉,也不算孝。你都十幾歲了,還是不務正業,不認真學習,不懂得道理,我怎麼能感到安心呢?”

任氏的話讓皇甫謐愧悔交加,痛下悔改的決心。

第二天,他便不再遊蕩,並和那些遊手好閑的子弟斷絕了來往。他拜了附近的學者席坦做老師,經常向他請教做人的道理。

在老師的教導下,皇甫謐日漸長進。

每天早上起來,他扛著鋤頭,帶著書本下地勞動。休息的時候,他就拿出書本來讀。

幾年工夫,他便博覽了各種典籍,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皇甫謐與流俗異趣,不趨炎附勢,累官不仕,專以著述為務,僅是一名平民學者,而著書之豐,確是魏晉首富。

他的文史著作廣采百納,博據考稽,建樹史學,對三皇五帝到曹魏數千年間的帝王世係及重要事件,作了較為詳盡的整理,在史前史研究領域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嚐試。

他在許多古典醫學著作精華的基礎上,對針灸穴位進行了科學的歸類整理,在醫學領域矗起豐碑。

夢想小啟迪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錯誤,也不可能不走彎路,但是,隻要能認識到自己的過失,痛改前非,就能夠有所作為,實現自身價值。正如古語所說:浪子回頭金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