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求教杜三娘(1 / 1)

孔子求教杜三娘

一次,孔子帶著弟子子貢、子路等人去陳國。當時正值春日,桃紅柳綠,師生幾人一邊趕路,一邊觀賞沿途風景。

就在路過一片桑林的時候,他們看見一位年輕的姑娘正在那裏采桑葉。

孔子詩興大發,順口吟了一句詩:“南枝窈窕北枝長”,話音未落,就聽到那位采桑姑娘吟道:“夫子行陳必斷糧。”

孔子和弟子都感到莫名其妙。隻見采桑姑娘微微一笑,又高聲吟道:“九曲明珠穿不過,回來問我采桑娘。”

孔子和弟子都覺得她聰明過人,但不知她吟的詩究竟是什麼意思,子貢很想去問個明白,但被孔子攔住了,他要急著趕路去陳國。

孔子及弟子到了陳國受到冷遇,陳國人連飯都不給他們吃。他們又冷又餓,度過了難熬的一夜。

第二天,他們上朝拜見陳國國君。國君手裏拿了一顆璀璨的明珠,對孔子說:“聽說你是個有學問的人,你能不能讓絲線穿過這顆九曲明珠?”

九曲明珠就是珠子中間的孔彎彎曲曲地拐了九道彎。孔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把絲線穿過去。

正在著急之時,孔子忽然想起采桑娘的詩,明白了采桑姑娘的詩的意思。

他叫來子貢,吩咐子貢趕快去向那位采桑娘求教。

子貢心急如火,忙沿著原路往回走,不久,便找到了那片桑林。可是采桑姑娘卻不見了,他就在桑樹林裏來回找。

突然他發現在兩顆桑樹中間堆著一堆土,在離這堆土不遠的地方,又堆著三堆土,這四堆土,就像是一個謎。

他腦子一轉,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桑是木,木旁堆土,莫不是姑娘姓杜?旁邊又放三堆土,這難道是三娘的意思?想到這裏,他非常興奮。

正好有個老者背著一捆柴走過來,子貢上前施禮,說:“請問,前麵的村子裏可有個叫杜三娘的姑娘?”

老者答道:“過了橋再往南就是杜家莊,一問便知。”

子貢順著老者指的方向找到那位采桑姑娘,把孔子和弟子到陳國的遭遇一一告訴了采桑姑娘,請求她告訴穿珠的辦法。

杜三娘微笑著說:“這並不難,你先把絲線抹上點油脂,然後把絲線拴在螞蟻的腰上,讓螞蟻慢慢爬進珠孔。如螞蟻不肯爬,就用煙熏它,這樣螞蟻就帶著絲線穿過珠孔。當它從珠孔爬出來時,絲線不就出來了嗎?”

子貢聽了此話很高興,向杜三娘道謝後,急速趕路。

他很快回到了陳國,把這一切都告訴了孔子。

孔子按照杜三娘教的辦法,很順利地把絲線穿過了九曲明珠,終於解答了陳國國君的難題。

這件事對孔子這位春秋時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觸動很大。他十分感慨地說:“要不是杜三娘教我這個穿珠妙法,我們還不知受窘到什麼程度呢!”

夢想小啟迪

孔子曾經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獨到之處,處處留心皆學問。我們隻有像孔子和他的弟子那樣,虛心學習,不恥下問,才能學到真正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