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藝術》再度獲得成功,又一次進入美國暢銷書行列。
林語堂欲罷不能,用英文打字機繼續寫出《風聲鶴唳》、《老子的智慧》,寫出《武則天傳》、《蘇東坡傳》、《孔子的智慧》、《故事新編》,直至寫出他的代表作、長篇小說《京華煙雲》。
林語堂自謂:“西洋人的頭腦,中國人的心靈。”林語堂是不多見的能夠用英文寫作、在美國出版並進入暢銷書行列的中國作家。他通過他的英文版著作,向廣大西方讀者介紹中國文化,所以他是西方的中國文化使者。
林語堂在西方廣為人知。由於他的卓越的文化成就,曾4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充滿奇思怪想的發明家
在林語堂的故居裏,我很驚訝地看到,陳列著許多專利證書以及他的發明。
林語堂先生不僅是作家,他還是一位發明家呢!
林語堂在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曾經醉心於製造中文打字機。他在使用英文打字機寫作時,得心應手。然而他卻無法用中文打字機寫作。於是他立誌要創造中文打字機。
中文打字機要比英文打字機複雜得多,這是因為英文是拚音文字,用26個英文字母就能打出萬千英文詞彙。中文卻完全不同,漢字的常用字就有5,000個,遠遠超過26個英文字母。
在電腦尚未應用的時代,發明中文打字機談何容易。
在解決電腦用於中文寫作時,第一道難關就是漢字輸入法。林語堂在發明中文打字機時,遭遇的第一道難關同樣是漢字的編碼。林語堂先後試用過“漢字索引製”、“漢字號碼索引法”、“國音新韻檢字”、“末筆檢字法”、“上下形檢字法”等。
緊接著,製造中文打字機又遭遇重重困難。打字機的每個零件都需要請工程師繪圖,用人工製造。打字機用的漢字,他要專門請人刻字鑄模。他的中文打字機,要用7,000個字模。
為了發明中文打字機,曆時長達六年半,幾乎耗盡這位暢銷書作家的積蓄。他的投入達12萬美元——在當時是一筆巨款。林語堂不得已向美國作家賽珍珠告貸而遭到拒絕,甚至導致林語堂和賽珍珠的友誼破裂。
1947年,林語堂終於製成第一台中文打字機。他把自己的這一“寶貝”取名為“明快中文打字機”。
這台“明快中文打字機”,高9英吋、寬14英吋、深18英吋,儲有7000漢字。在林語堂故居,陳列著“明快中文打字機”專利證書:
明快中文打字機(Chinese Typewriter)──1946年4月17日申請美國專利,1952年10月核準。
中文字形編碼與鍵盤(Design for A Font of Keyboard Symbols)──1946年5月18日申請美國專利,1948年3月核準。
不過“明快中文打字機”生不逢時,當時正是國共內戰時期,中國兵荒馬亂,哪有工廠願意批量生產這種“明快中文打字機”?
“明快中文打字機”隻能束之高閣。
在林語堂家使用過“明快中文打字機”的語言學家趙元任,曾經寫信對林語堂說:“語堂兄,日前在府上得用你的打字機打字,我非常興奮。隻要打兩鍵便看見同類上下形的八個字在窗格出現,再選打所要打的字,這是個了不起的發明。還有個好處是這鍵盤不用學便可打。我認為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打字機了。”
也許是林語堂的“明快中文打字機”過於超前,走在時代的前麵,所以得不到應用。直到台式電腦走進千家萬戶,中文打字才“飛入尋常百姓家”。
林語堂是一個充滿奇思怪想的發明家。他還發明了可以擠出牙膏的牙刷,自動門鎖,甚至還有自動打橋牌機!
林語堂在1966年從美國移居台灣。台灣使他感到親切,到處響著鄉音——閩南話。林語堂曾在《說鄉情》一文中寫及:“我來台灣,不期然而然聽見鄉音,自是快活。電影戲院,女招待不期然而說出閩南話。坐既定,隔座觀客,又不期然說吾閩土音。既出院,兩三位女子,打扮的是西裝白衣紅裙,在街上走路,又不期然而然,聽她們用閩南話互相揶揄,這又是何世修來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