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蔣介石密令毛人鳳,除掉白崇禧。毛人鳳把暗殺白崇禧的任務,交給了“活閻王”穀正文辦理。
據穀正文晚年透露,他收買了白身邊一個姓楊的副官,作為內線,以便能夠確切掌握白崇禧的行蹤。
白崇禧晚年,為了打發時光,除了喜歡下圍棋,還保持軍人的愛好——打獵。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回憶,當他在美國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就給父親買了一身獵裝,專供打獵之用。
穀正文以為,在台北家中謀殺白崇禧有諸多不便,最好是趁白崇禧到外地打獵時在野外暗殺。
穀正文終於從楊副官那裏獲知,白崇禧將要去花蓮縣壽豐半山打獵。
穀正文製訂了暗殺的原則:“暗殺不準用槍。盡量利用意外事故置白崇禧於死地。”
穀正文詳細調查了花蓮縣壽豐半山的情況,知道那裏有小型山間鐵軌,可以用人力軌道台車登山。他斷定白崇禧會乘坐這人力軌道台車上、下山,因為白崇禧年事已高,不大會徒步上、下山。這小型山間鐵軌經過一座橋。“保密局”偵防組派人靜候在橋邊。當白崇禧上山之後,埋伏在那裏的偵防組人員把橋麵之下木箱墩的螺絲釘擰鬆。這樣當白崇禧乘坐人力軌道台車過橋時,就會出現橋塌車毀的場麵,白崇禧必死無疑,卻仿佛死於一場意外事故,因為不僅小型山間鐵軌已經老舊,而且那座橋更加老朽。
果真,白崇禧在到達花蓮之後,翌日清早上了壽豐半山。不出所料,白崇禧及其隨行人員乘坐兩輛人力軌道台車,10點37分途經那座橋。保密局偵防組的埋伏人員不由得佩服穀正文預料之準確。到了下午3時左右,山間響起人力軌道台車在鐵軌上行駛的聲響。“保密局”偵防組行動人員躲在樹叢裏目不轉睛盯著那座橋。下山的兩輛軌道台車,相距約30米,前麵的車上坐著花蓮縣林意雙鄉長父子與一名助理,後麵的車上坐著白崇禧與兩名副官。
當第一輛車行駛至橋中央,轟隆一聲橋麵崩塌,車子從橋上翻入50多米的深穀。這時,第二輛車正好要上橋,車上一名副官看到情況危急,使勁把白崇禧推出車外,自己卻隨車跌入山穀。
那天兩輛車上5人全部遇難,唯有白崇禧揀了一條命回來。
白崇禧懷疑這起事故可能並非純屬意外,但是他手中又沒有證據,隻是在受驚之餘更加謹慎。
蔣介石在官邸聽取了毛人鳳、穀正文的彙報之後,說了一句:“再從長計議吧!”
此後不久,穀正文又接到來自楊副官秘密情報,白崇禧似乎好了傷疤忘了疼,又要上阿裏山打獵。
阿裏山有小火車,白崇禧勢必要乘坐小火車上山。穀正文經過了解,知道阿裏山小火車有一段路軌是單線,就設好計策在那段單行線上做文章。
當白崇禧如期而至,一行人乘坐小火車上山。在駛至那段單行線時,突然有一輛小火車迎麵高速駛來。由於白崇禧所坐的那列小火車車速不快,陪同人員發覺苗頭不對立即幫助白崇禧跳下列車,結果白崇禧又躲過一劫。這兩起車禍加在一起,使白崇禧明白,有人在對他下毒手。從阿裏山回來,白崇禧再也不出去打獵了。就在這個時候,白崇禧收到兒子白先勇從美國寄來的獵裝,雖然感謝兒子的一片孝心,可是他再也沒有機會穿這套新獵裝出去打獵了。無人跟白崇禧下圍棋,又無法外出打獵。鬱悶之中的白崇禧,迷戀上那個年輕護士張小姐。穀正文在晚年坦承在花蓮及阿裏山曾經密謀暗殺白崇禧,但是並不承認利用張小姐以及那藥酒暗害白崇禧。如果說,白崇禧確實是死於“保密局”偵防組、“軍事情報局”特勤處之手,那麼這是白崇禧遭遇的第三次暗害了。何應欽、閻錫山、白崇禧同為四星上將,到了台灣之後命運截然不同。作為蔣介石的嫡係,何應欽在台灣曾經多次率團“出國”訪問,活到98歲;閻錫山到台灣之後,蔣介石就不許他離開台灣,在台北遠郊的“菁山窯洞”裏活到78歲;作為蔣介石曾經的政敵,白崇禧到台灣之後從未獲準離開台灣,以死於非命而畫上落寞歲月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