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劇”之三——
又有一天,白崇禧請幾位朋友在咖啡店裏喝咖啡,卻替另外兩桌陌生客人一起埋單。白崇禧的朋友不解。白崇禧笑道,他們為了監視我而到這裏喝咖啡,也是我的“客人”,理應由我埋單。
那天咖啡店裏喝咖啡的人有好多桌,白崇禧的“慧眼”卻看出那兩桌的陌生客人是為監視他而來,“小諸葛”名不虛傳。
從這三幕“幽默劇”可以看出,“活閻王”跟“老妹子”彼此心照不宣。白崇禧時時、處處遭到“保密局”的監控。
白崇禧之子白先勇說起這些不愉快的往事,憤憤道:“一個對國家有功、晚年到台灣與國民黨共存亡的人,卻沒有得到起碼的尊重。最莫名其妙、最不應該的是監控,我父親已到台灣來,竟還派特務跟蹤,這是對父親最大的侮辱。”
由於白崇禧的行動受到監控,消息傳出,很多朋友不敢上門。白崇禧喜歡下圍棋,在晚年找不到對弈的棋友消磨時光。
白崇禧晚年的一項工作,就是口述自己的回憶錄。從1963年2月開始,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先後派出研究人員賈廷詩、馬天綱、陳三井、陳存恭等人,訪問白崇禧達128次,時間持續了將近4年,直至1966年白崇禧去世。賈廷詩等人把白崇禧的口述整理成初稿後,由近代史所所長郭廷以校閱,前71次的訪問記錄稿經白崇禧本人校閱,後麵的部分因白崇禧猝死而未及親自審閱。
1980年至1985年,香港《中報》月刊征得白崇禧親屬的同意,在這家雜誌連載白崇禧回憶錄。1984年5月,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把白崇禧口述回憶錄以《白崇禧先生訪問記錄》為書名,分上下兩冊公開出版。
白崇禧的口述回憶,為研究白崇禧提供了第一手的重要資料。不過當時的白崇禧處於蔣介石特務的嚴密監控之下,不像穀正文能夠活到2007年,回憶時的政治環境要寬鬆得多,他的口述不得不避開諸多政治敏感問題,顯得十分拘謹。
“保密局”三度暗殺白崇禧
白崇禧晚年,在台灣的處境越來越險惡。他不僅一舉一動遭到保密局監控,而且蔣介石甚至向保密局下達了暗殺白崇禧的命令。這些內幕,隨著穀正文這個“保密局”的“深喉”在晚年接受媒體采訪,逐一曝光。
白崇禧的命運跟李宗仁緊密相連。蔣介石把白崇禧“騙”到台灣的目的就是為了牽製李宗仁。隨著李宗仁在美國與中共有了密切接觸,蔣介石獲知相關情報之後,益發加緊了對白崇禧的控製。
1964年2月12日,李宗仁在紐約《先鋒論壇報》上發表公開信,要求美國效法法國政府,承認新中國,實現中美邦交正常化。
蔣介石見到李宗仁的公開信,氣急敗壞,立即要求白崇禧致電李宗仁,指責李宗仁“迭發謬論”,要求他“幡然悔悟,以保晚節”。白崇禧處於蔣介石嚴密控製之下,隻得從命。
當時在美國出版的中文《世界日報》發表評論稱:“李宗仁與白崇禧自統一兩廣而至北伐抗戰,甘苦與共,患難相扶持,數十年如一日。今李德鄰(引者注:即李宗仁)身居海外,而白健生(引者注:即白崇禧)困處台北,則無說話的自由。他實逼處此,不得不爾。言念及此,實可慨歎!”
李宗仁的公開信,透露了在政治上已經傾向中共。
1965年7月間李宗仁偕夫人從美國回到中國大陸,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熱烈歡迎和高規格的禮遇。
蔣介石大怒,卻無濟於事,隻能遷怒於白崇禧。蔣介石原本想利用白崇禧牽製李宗仁,這下子白崇禧在蔣介石手中隻是“廢牌”一張。
白崇禧也明白,李宗仁回到大陸,他在台灣的處境會更加艱難。白崇禧對家裏人說:“德鄰(引者注:德鄰是李宗仁的字)投匪(引者注:原話如此),我今後在台灣,更沒有臉見人了。”
導致白崇禧遭到暗殺的起因,除了李宗仁回到大陸,還由於蔣介石接到密報:“白崇禧不甘寂寞,意圖發展客家組織,再造勢力,聯絡地點就是一名客家人在台北市鄭州路經營的一家漁獵用具店。”
穀正文抓捕了那個漁獵用具店的老板,但老板始終不承認與白崇禧有任何政治瓜葛。蔣介石得知之後,說道:“事情豈有這樣簡單?況且,他還是一個曆史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