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介石名利雙誘之下,白崇禧動了赴台之念。
白崇禧對於台灣是熟悉的。1947年2月28日台灣爆發“2·28事件”,台灣民眾與國民黨軍隊嚴重對立。蔣介石擔心台灣局勢不穩,於3月11日派白崇禧以“國防部長”的身份前往台灣宣慰,他到了台北、台中、台南、新竹,4月2日自台灣返抵南京,7日報告台灣“2·28事件”善後。對於“2·28事件”的處理,白崇禧是慎重、溫和的。當時擔任台灣警備總部參謀長的柯遠芬說:“寧願錯殺九十九,不要放過一個”,白崇禧糾正道:“不行,寧放九十九,不能錯殺一個!”白崇禧回到南京後,要求蔣介石查辦柯遠芬。
不過眼下蔣介石要白崇禧赴台灣,白崇禧不能不有所顧慮:現在他隻是一個“光杆司令”而已,到了台灣勢必完全被蔣介石控製。
為了打探台灣的情況以及蔣介石的真實用意,白崇禧決定派出李品仙和參謀長徐祖詒先去台,名義是辦理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和桂林綏靖公署結束事宜。李品仙,廣西梧州人,乃桂係幹將,曾任第十戰區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
李品仙、徐祖詒來到台北之後,馬上受到蔣介石、陳誠接見,蔣介石請他向白崇禧轉達赴台共荷“戡亂救國”之責。接到李品仙、徐祖詒的電報之後,蔣介石又來電敦促赴台,白崇禧終於下決心前往台灣。
得知白崇禧要去台灣,白崇禧的至交、“立法委員”何遂對他苦勸道:“上將回台,將必難免一死,應乘機起義,響應共軍。”白崇禧聞言,答道:“我自追隨蔣公北伐以來,殆逾二十載,既處遇順境,亦處遇逆境,一生一世曆史第一,我必對曆史有所交代,生死利害,在所不計,君勿為此喋喋也。”
被蔣介石“騙到台灣去”
對於白崇禧來說,1949年12月30日從海口飛往台北,是決定他晚年命運的一天。自從到了台灣之後,從此虎落平陽,處於蔣介石的嚴密控製之下,再也沒有允許他離開台灣寸步。
1949年8月,程潛、陳明仁通電起義後,國民黨和談代表劉斐悄悄回到廣州,勸李宗仁、白崇禧起義。李宗仁試探白崇禧,是否願意起義,沒有想到白崇禧反勸李宗仁去台灣,李宗仁氣的大罵“烏龜王八蛋才去台灣!”
李宗仁曾經說過:“健生(白崇禧字健生)的做法過於天真率直,他還指望同蔣介石合作。蔣介石對人毫無誠意,唯知玩弄權術,當他要利用你時,不惜稱兄道弟,飲血為盟。一旦獸盡狗烹,就要置人於死地。”
據後來回到大陸的李宗仁機要秘書程思遠憶述,周恩來曾經這樣為白崇禧赴台而扼腕:“白健生頗自負,其實在政治上無遠見,竟聽信蔣介石的話,給騙到台灣去了。”
白崇禧確實是被蔣介石“騙到台灣去”。蔣介石千方百計要白崇禧來台灣,主要目的是為了牽製在美國的李宗仁。李宗仁與白崇禧有著深情厚誼,“李白”並稱也。白崇禧來到台灣,成了蔣介石手中的撳鈕,李宗仁在美國有什麼反蔣言論,蔣介石就立即摁白崇禧這個撳鈕,以白崇禧之口駁李宗仁——白崇禧身處蔣介石的控製之下,不能不說“批李”的違心之言。
白崇禧剛回到台灣,蔣介石就連連摁白崇禧這個撳鈕。當時,蔣介石急於要複職“總統”,但是李宗仁是“代總統”,他遠在美國,遲遲不肯卸任“代總統”,使得蔣介石這個“總統”無法複職。
根據蔣介石的旨意,1950年1月16日,白崇禧與李品仙等桂係在台舊部聯名給李宗仁發了電報,勸告李宗仁,如需繼續在美休養,“深恐久曠國務,應請致電中央,自動解除代總統職務”。
李宗仁明知這是蔣介石的意思,便複電稱,既不返台,也不辭職。
白崇禧將此電轉給蔣介石。蔣介石無奈,也就不顧“法律程序”了。1950年3月1日,蔣介石以“國民之公意”為“理由”,宣布“複行視事,繼續行使‘總統’職權”。
蔣介石在複職之前,又讓白崇禧致電李宗仁,關照他“望保持緘默,勿表反對”。
李宗仁當然明白白崇禧在蔣介石控製之下,言不由衷。他反其道而行之。你蔣介石要我“保持緘默”,我偏不“保持緘默”。就在蔣介石宣布複職的那天,李宗仁在紐約舉行記者招待會,抨擊蔣介石的“複職”之舉“違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