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之二是他從小就喜歡體育運動,有著健壯的體格。1921年,31歲的他曾經在昆明遭到刺客用槍打傷胸部和腿部,大量出血,由於體質很好,休養半年後就恢複正常。到了台灣之後,他喜歡到山野打獵,常跟白崇禧將軍一起身穿獵裝,開車到淡水河口打野鴨。何應欽的槍法很準,每次打獵收獲必豐。
值得提一筆的是,白崇禧將軍乃李宗仁手下的桂係大將。何應欽在1927年支持桂係倒蔣時,跟白崇禧有過交情。不過隨著後來何應欽成為蔣介石手下大將,而白崇禧向來是李宗仁心腹,為了不讓蔣介石疑心,何應欽特意跟桂係保持距離,幾乎不與白崇禧來往。到了台灣之後,何應欽和白崇禧都成了無職無權的閑人,無所顧忌,反而走得很近,走得很勤,連打獵都同去同回。
原因之三是他有著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飲食清淡,不嗜煙、酒。何應欽也不好色,無賭博、吸毒之惡習。他興趣高雅,晚年居家喜歡聽音樂、打橋牌,侍弄200多盤淡雅清香蘭花,還養了許多色彩豔麗的錦鯉。
何應欽曾經應台灣健康長壽會之邀,在大會上介紹了自己的養生秘訣。何應欽說:
“我們在座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從我個人的心得與體會來說,我認為有三點非常重要,這就是修養、生活和醫藥。”
“我是一個基督徒,遵照上帝的旨意,人應當寬忍為懷。《中庸》裏有一句話,叫做‘大德必得其壽’,這句話講得很有道理。人要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隻有用溫和、慈良、寬宏、厚重、緘默來克服心中的猛厲、殘忍、褊狹、輕薄、浮躁,才能做到心直慮正。久而久之,人的心理就會始終處於輕鬆向上的狀態。這對身體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第二,就是生活要有規律。我的生活是很有規律的,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休息,從不打亂。這種生活習慣,是我年輕出外讀書時就養成的。我不嗜煙酒,不暴飲暴食,就是在戰爭年代,無特殊情況絕不熬夜。”
“除生活有規律之外還要適當運動。我從小就喜歡各種體育運動,球類、田徑我都很喜歡。到台灣後,我的愛好改為‘三打一跳’。即:打橋牌,打高爾夫球,打獵和跳舞。後來年紀大了,不能打獵了,高爾夫球也打不動了,我就以散步為主。出外旅遊,能步行時,我就不坐車,以活動筋骨。”
“第三,要相信醫生。人生了病,就要抓緊治療,而不要諱疾忌醫。我的夫人王文湘身體一直不好,她之所以能夠多活20年,靠的就是現代化的醫療手段。所以我隻要感到不舒服,就會馬上到醫院看病檢查,及時治療。”
“家和萬事興”
何應欽能夠長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和睦,即所謂“家和萬事興”。
在台灣,人稱何應欽是“PTT”協會會長。“PTT”是“怕太太”的諧音。這當然是開玩笑之言。何應欽善待妻子,在台灣有口皆碑,有著“台灣第一好丈夫”的美譽。
1917年,27歲的何應欽與王文湘在貴陽成婚,恩恩愛愛一輩子,雖然何應欽後來飛黃騰達,權重一時,卻也從無緋聞。尤其難得的是婚後王文湘無出,多少人勸何應欽納妾,被何應欽怒斥一頓——在他那個年代,納妾是司空見慣的事。閻錫山的元配夫人跟何應欽夫人一樣無出,閻錫山納妾之後連生5子。所以就連夫人王文湘也多次勸何應欽納妾,以生兒育女,續接何家的香火,但被何應欽拒絕。
1916年秋,何應欽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回到老家貴州。當時貴州督軍為劉顯世,黔軍總司令為王文華,何應欽在他們手下任黔軍第一師第四團團長兼學生營營長。當年,26歲的何應欽結識了王文華的胞妹王文湘。王文湘年方十八,乃大家閨秀,千金小姐,知書達理,溫柔賢惠,提親者眾。何應欽雖然出身農村,畢竟留洋歸來,而且人品端正,相貌堂堂,被王文華所看重,王文湘也視何應欽為意中郎君。這樣在翌年——1917年4月,何應欽便與小他8歲的王文湘喜結連理。從此王文湘成為何應欽終身伴侶、賢內助,跟隨何應欽南征北戰。
王文湘唯一覺得對不住夫君的是未能生育。由於何應欽堅決拒絕納妾,何應欽的四弟何輯五見三哥何應欽官場春風得意,但是膝下無子女,家中卻冷冷清清,就把女兒何麗珠過繼給哥嫂為女。何麗珠,1930年生於上海。何應欽視何麗珠若掌上明珠,悉心培養。1949年,19歲的何麗珠隨何應欽夫婦前往台灣,就讀台灣大學政治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