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福將”何應欽(1)(3 / 3)

孫科,1948年11月26日至1949年3月12日

何應欽,1949年3月12日至1949年6月13日

閻錫山,1949年6月13日至1950年3月10日

國民黨的“國民政府”隻有退到台灣之後,才算穩定下來。陳誠接替閻錫山出任“閣揆”——1950年3月10日至1954年5月18日,做了4年多的“行政院院長”。

何應欽是奉蔣介石之命出任“行政院院長”。何應欽當“行政院院長”時,“頂頭上司”已經不是“總統”蔣介石,而是“代總統”李宗仁。蔣介石是想讓何應欽牽製那位李“代總統”,盡管何應欽本人並不願在這“國民政府”焦頭爛額之際去接“行政院”這爛攤子。

國民黨的江河日下之勢不可阻擋。1948年8月初,國民黨中原會戰失敗,蔣介石主持召開“三年來戡亂檢討會”。何應欽作軍事形勢報告,承認兩年多來兵員損失300餘萬,武器彈藥也損失不計其數。

由於在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中接連失敗,主力被殲,桂係將領李宗仁、白崇禧等強烈要求蔣介石下台。1949年1月21日,南京中央社播發了蔣介石聲明:“戰事仍然未止,和平之目的不能達到……本人因故不能視事……決定身先引退,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就這樣,蔣介石“下野”,李宗仁成為“代總統”。

蔣介石“下野”之後,回到浙江奉化溪口老家去了。何應欽很知趣地也離開是非之地,前往杭州,表明他與李宗仁並無瓜葛,雖說何應欽跟李宗仁私交不錯。蔣介石顯然注意到何應欽的這一動向。

當時擔任“行政院院長”的孫科與“代總統”李宗仁不和,請求辭去“行政院院長”。蔣介石從奉化寫信給何應欽,請何應欽接手“行政院院長”。再說李宗仁也覺得何應欽跟他合得來。這樣,孫科在1949年3月12日辭職,何應欽便在當天接任“行政院院長”,並兼任“國防部部長”。

何應欽上任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搬遷“行政院”,因為當時“行政院”在南京薩家灣,離長江很近,已經處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大炮射程之內!何應欽把“行政院”遷往勵誌社。

何應欽這個“行政院院長”實在可憐兮兮,上任才一個多月——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就占領南京。何應欽在倉皇之中,率“行政院”諸“部長”跟隨“代總統”李宗仁逃往廣州。

何應欽在廣州支撐不了亂局,便向“代總統”李宗仁請辭。李宗仁一再挽留,何應欽最後隻能對李宗仁說:“德公,你如果要我繼續幹下去,我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逃亡,二是自殺。”

就這樣,何應欽在亂糟糟的局麵之中,好不容易支撐了3個月,終於在1949年6月13日把亂糟糟的擔子撂給了閻錫山。

“嫡係中的非真嫡係”

卸下“行政院院長”的擔子,何應欽頓感輕鬆,便從廣州前往香港。不言而喻,何應欽隻把香港當做暫時歇腳的地方,先觀察局勢的變化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擺在何應欽麵前有兩條路:

一是去美國。他在1946年至1948年曾經擔任駐聯合國安理會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他知道國民黨大事不妙,私下裏已在美國買好一幢別墅,作為將來的退路;

二是跟隨蔣介石去台灣。就在何應欽權衡利弊,為前程斟酌再三的時候,接到蔣介石命令,要求火速前往台灣“同甘共苦”,並為何應欽安排了飛往台灣的專機。在這關鍵的時刻,何應欽服從蔣介石的命令,舉家先期退往台灣。何應欽與蔣介石的關係十分微妙:在別人的眼裏他是蔣介石的嫡係,而實際上他又非蔣介石的真嫡係。

何應欽怎麼會成為蔣介石的“嫡係中的非真嫡係”呢?

何應欽與蔣介石淵源頗深:何應欽字敬之,出生於1890年4月2日,貴州興義人氏。1909年秋,清政府陸軍部招考留日學生,何應欽以第一名的好成績應選,入日本振武學校。到了日本振武學校,結識了高一級的蔣誌清,也就是蔣介石。他倆在日本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所以何應欽與蔣介石的友情非同一般。

何應欽與蔣介石結下深誼是在1924年6月12日,黃埔軍校創辦的時候,蔣介石任校長,何應欽任總教官。何應欽對蔣介石相當尊重,而且勤勉工作,頗得蔣介石看重,遂成為蔣介石嫡係,得到不斷提拔。

何應欽從蔣介石的嫡係,變成“嫡係中的非真嫡係”,是因為有兩件事得罪了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