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追尋台灣名人的足跡(1 / 1)

我7次前往台灣,不僅走遍台、澎、金、馬,走遍台灣22個縣市,而且遍訪台灣名人故居。

在我看來,名人故居是文化的積澱,最具體、最生動、最纖細、最真實再現了名人當年的生活環境與生存空間。從名人故居出發,尋訪名人親友,查閱相關史料,可以還原名人的人生軌跡。

我所追尋的這些台灣名人,以台灣人的目光看來,幾乎都是“外省人”。以大陸人的目光看來,則大都是1949年從大陸隨著國民黨當局潰退到台灣的名人。他們在台灣的最後日子,往往是大陸讀者知之甚少的。

作為發動“西安事變”主角的張學良,早在1946年就被蔣介石下令用專機秘密押往台灣,從此他在台灣度過漫長的幽禁歲月。從張學良1937年遭到囚禁,到1991年恢複人身自由,總共被關押長達54年,其中45年是被關押在台灣。我走訪張學良在台灣的幽禁之所,揭開了內中神秘的麵紗。

作為“山西王”的閻錫山,曾經獨霸山西38年,敗退到台灣之後卻在陽明山極其偏僻的一角建造窯洞式石屋,慘淡度過生命的最後10年。他居然在石屋每天口授哲學,由其秘書筆錄,寫下一本又一本的著作。我走訪閻錫山故居,走訪閻錫山墓,在其墓前的石供桌上,赫然見到一瓶山西名牌醋——來自山西的“陸客”,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紀念這位山西梟雄。

作為李宗仁的“親密戰友”、曾經3度“敦促”蔣介石下野的四星上將白崇禧,敗退到海南島之後,蔣介石派人送去金磚,並許諾出任“行政院院長”,使白崇禧終於從海口飛往台北。從此白崇禧處於蔣介石特務的嚴密監視下。在李宗仁從美國前往北京與毛澤東、周恩來握手之後,蔣介石命令手下的“保密局”三度暗殺白崇禧,終於使白崇禧死於非命……

我也關注台灣文化名人的命運。

被大陸斥為“反動文人”的著名學者胡適,到了台灣之後,蔣介石以自己著作的版稅為胡適建造住房。我兩度訪問這幢胡適故居,在那裏得知胡適是如何看待與關注大陸在20世紀50年代掀起的“批判胡適”運動的。

作為“自由主義者”的國畫大師張大千並不反共,但是喜歡自由自在,他在遠赴阿根廷、巴西、美國之後定居台灣。他用自己手中的真金白銀,打造了園林式的豪宅“摩耶精舍”。我走訪了“摩耶精舍”,寫出張大千的浪漫人生。

我追尋作為“第二代外省人”的鄧麗君的人生蹤跡,她以甜美的歌聲傾倒億萬聽眾,被譽為“大眾情人”,而她自己的情感曆程卻是那麼的崎嶇。

在台北鬧市,我來到三毛故居。以描述撒哈拉沙漠風情著稱的女作家三毛,最後卻走上自盡之路……

我拜訪了四星上將郝柏村,成為來自大陸的第一個采訪者。他曾經是蔣介石侍衛長、台灣“行政院院長”,他豐富的閱曆折射著國共兩黨的恩恩怨怨。

我在台灣一邊采訪,一邊寫作。這本《叩開台灣名人之門》中寫及的每一位名人,都在大陸擁有很高的知名度。我感覺仿佛成了一位雕塑家,為一個個形象、性格、命運各異的台灣名人雕像。這本書彙聚一尊尊台灣名人的群像,是一部別開生麵的台灣當代史。

葉永烈

2012年6月26日

於上海“沉思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