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分封2(1 / 2)

定王入營之後,疑惑不解的接過公函。

拆開公函之後,上下打量了好幾眼,確信公函上的大印沒有作假,心中的疑惑反而更多了。

在眼下這個關口,竟然是征調他前往高麗。

當然,如果不是上麵蓋有大印,真的讓人生疑。

總參謀部這邊兒為吏部和禮部送公函,這在大明帝國也算是頭一遭了。

不過這一次,禮部和吏部也是沒有辦法,誰都知道定王在軍中服役,但是到底人在哪裏,誰也不知道,隻能交給參謀部。

“難道沒有口信麼?這種事情,聖上肯定有話要交代吧?”定王看完公函,覺得這似乎並不是姐夫的習慣,頗有些周全的問道。此時的定王,早就不是當初那個頑皮的孩子了。

軍中給了他極高的素養,也讓他日趨成熟。

“這有什麼交代的?殿下莫非不知道自己的封國在哪兒麼?”來者壓低了聲音說道,因為定王的表現著實有些莫名其妙了,不似在大明那些喜得封地的藩王子孫。

這種事情,一般都是提前通好氣的。得到封地的王子王孫,都要經曆一番推辭,然後興高采烈的去封地當土霸王。

誰曾想到,眼前這位定王,得了那麼大的好處,竟然隻表現出了驚訝之色。

跟他心中所想完全不一樣。

“本王的封國在哪兒?”定王整日醉心於軍務,還真的不知道封國在哪兒。而且這事兒事發的非常突然,之前定王一點消息都沒有。

“漢城。”少校認真的說道。

“知道自己去了那麼個好地方,你肯定高興壞了吧?”少校心中想到。

誰曾想到,定王頓時感覺頗為火大,“我去高麗做什麼?這邊兒馬上要跟蒙古人開戰,我盼了那麼久,終於有馬上立功的機會,要我去漢城,不行,我要去見陛下,等我打完仗再封國也不遲,或者直接將我封在蒙古,封地我可以自己去取,躺在大明的身體上喝血,算什麼先皇的後人。”

少校隻是來傳信的,其他的並不在乎。隻是覺得,若是能夠跟定王一起回京複命也不錯。

如果路上互相都覺得可以相處,謀求個外放也是好的。現在總參謀部的參謀要想下部隊一步登天實在太難了,於是二人便一起返京。

戰事如火如荼,小到班組為單位,大到軍團為單位,一時間戰事根本就沒有個停歇的時候。

最後沒有辦法,大都督府以非正式的方式解除了禁戰令。

畢竟,這事兒在大都督府看來,他們沒有多浪費國家的財政,而且取得的效果還不錯,最關鍵的是,軍隊的戰鬥力在這個過程中提升了。

當然,之所以采用非正式方式,其實還是因為大都督府的都督們也都發現禁戰令沒有任何實際效果。

將領們還是會抽機會打仗,而且皇帝對此也抱著打贏了就是合理衝突,打輸了就是擅開邊釁的態度。

聖人都不反對,他們折騰什麼?

現在的武將又不是之前的舊鎮,手底下一幫參謀、訓導等著升官,哪裏肯讓主官打風險較大的仗?既然他們敢打仗,就肯定是有把握的仗。

為了頭上的官帽胡作非為

這種事情,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

當然,大都督府也沒辦法禁止。如果明令不許追擊超過何地,這無疑是給敵人送去一張護身符,明軍好不容易打出來的士氣終究會被一次次的吊打打光。

要知道,敵人是非常狡猾的,當你壓著他們打的時候,他們一個個軟弱的不行。一旦你對他們鬆懈,他們就會像是彈簧一樣反彈,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不過還好,現在這個緊箍咒總算是扯掉了。

隨著河套地區開始播種,蒙古人也開始看著自己的良馬再次雄壯起來。

騎兵第一軍單獨設立了一個獨立遊騎兵營,以蒙古人的方式在草原上遊蕩清剿。作為遊騎兵設立計劃的參與者,定王已經馳騁在關內的平坦大道上,前往北京麵見徐梁。

有些家當的農民可以廉價買田,破落戶也能輕鬆找到工作,成為佃農。

一切都隻要戶口就行了。

徐梁將北伐大方略推上了軌道,以戰爭手段令經濟重心朝北方傾斜,的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南北差異。河套地區新占領的數百萬畝的灌溉良田,也讓山陝邊民找到了生存機會,紛紛湧了過去。

南北差異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北方在全國的權重就會弱勢,這對於一個建立在北方的政權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事。

搞不好,時間長了又回出現晚明的情況。

整個江南尾大不掉,他的極大繁榮,根本給整個國家起不到任何的幫助。

考慮到長期占據高麗和大明利亞。

從國內移民也是必然之事,如此一來大明的人口還是太少。而且還是老路數,基本都被消耗在了土地上。好在目今大明的工業化進程還處於萌芽狀態,遊離出來的自由民已經足夠工業發展所用,所以土地和機器的矛盾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