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梁點點頭,對於閻應元的看法,他是非常支持的。
別看這位閻應元,當年跟自己打的那麼狠,但是對於大明,那還是很忠心的。
不然也不會有後世的江陰血戰。
高燕難得的開口說道:“如果實在不行,我們可以調動第一軍,直接駐紮在蒙古。”
尤世威直接狠狠的瞪了高燕一眼,倒不是因為高燕說了句大實話,而是在場的大佬們還沒發言,他一個後背直接開口,有些逾越了。
高燕卻並不在乎,而是繼續說道:“如今我軍裝備研發迅速,現在已經開始研究半自動火銃,和可連續射擊的火銃,定型之後,可以迅速裝備到部隊,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大利好。”
徐梁再次點點頭。
高燕所言的連發火銃,其實就是加特林的山寨版,這種東西其實並沒有什麼難度,軍中本身就已經開始裝備左輪手槍,隻要朝著這個方向技術研究就可以了。
“先進的武器,無法從根本上改
變戰局。決定戰局的是綜合國力和我們的可持續投入能力。”尤世威繼續說道:“如果繼續往北打,去大草原,什麼戰術、裝備都是白扯,要看後勤。打仗打的就是後勤,我們這些年打的仗,依靠更多的是河流和官道,可是到了草原上,我們什麼都沒有了,我們隻能一邊兒築城一邊兒往前推進,又耗時又費力,如果與成祖那般一樣,組建精銳騎兵,又是另外一番成本,而且無法公根本上解決蒙古問題。蒙古都解決不了,談何封狼居胥,莫非為了一個虛名嗎?”
“而且,我們跟早些年不一樣,成祖的時候不斷出邊,那是因為蒙古人跑的快,其人力物力並未被大規模消耗,他們會不間斷的進攻大明,禍亂我們的邊疆。成祖不得不出兵討伐他們。可是如今蒙古半數已經歸附大明,我們隻需要派出降服我們的蒙古部落去征伐他們便是,我們沒有必要非得親自上場去解決他們。”
尤世威等人並不是盲目的發展,而是覺得作戰的投入和回報完全不成正比,而且風險係數過低,甚至他們還有一種擔憂,那就是出現在北邊的羅斯國,會不會支援蒙古部落,那麼就會形成另外一種風險。
所以大家心裏有一個另外的概念,我們這一代人,一定要消滅危險,但是要抱著一種心態,那就是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須消滅對方。
徐梁坐在龍椅上,看著眾人議論紛紛。
這種朝臣之間,各抒己見,坐而論道的議政方式,其實在大明並不多見。
因為按照大明的傳統,那是要站在龍椅的兩側,誰說一句話,要拿著象牙護板走出班列,行禮之後,才可以說話。
可眼下,因為大明從戰火中新生,還保持著軍隊的傳統。
誰像說話,舉一舉手,就可以站起來開口。
徐梁並不知道,他的這一項舉措,贏得了多少老臣的心。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所謂的禮法更多的是出於內心,那些形式主義並不為人看好。
尤其是老臣,動不動讓他們彎腰行禮,亦或者跪在地上行禮,本身就是一種折磨,對人來說,太過於不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