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亞洲“超人”——李嘉誠1(1 / 3)

職務: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身價:230億美元,2007年《福布斯》(Forbes)“全球富豪排行榜”第九位。

成功理念:不停擴張。

1979年,“長江”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1984年,“長江”又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製性股權。李嘉誠先生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業,1994年除稅後盈利達28億美元。1995年12月,長江實業集團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共已超過420億美元。

他於1980年設立了李嘉誠基金會,向醫療、教育和文化等慈善機構提供資金。在2005年初,他出售了在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的10億美元股份,並將所有收益捐給了慈善機構。

李嘉誠說:“用中國人的方式,我不得不說自己是幸運的。但我也要說,在作出最終決定之前,我會非常仔細地研究每件事——從供求到政治形勢。一旦我作出了決定,就會很快動手,在恰當的時機把握住市場。”

有人說:“香港是李嘉誠的私人王國。”

1.從低層做起,忍辱負重成大業

隻要肯動腦筋去想,方法自然會出來,越是難度大的挑戰,越能考驗自己的頭腦,越能鍛煉自己的能耐,而且也是一定越有厚利可圖的。

1946年初,年僅17歲的李嘉誠離開舅父莊靜庵的公司。當時,他並沒有考慮到去辦實業,更沒有資本基礎,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學會賺錢,因此,他沒有再去給人當學徒,而是他選擇了當推銷員。

戴爾·卡耐基曾說:“您想知道自己是否具備經商素質,最好去當一當推銷員。”確實,推銷極富挑戰性。毫不誇張地說,當今世界上傑出的工商企業家,十有八九從事過推銷工作,而且絕大多數都取得過驕人的成績,李嘉誠自然也不例外。當年,李嘉誠未必考慮得這麼多,他憑直覺加入推銷員的行列,並成為一個高手。後來,李嘉誠說,他一生最好的經商鍛煉,就是做推銷員。

李嘉誠辭別舅父後,正式加盟五金廠擔任推銷員。與茶樓侍候客人和坐店銷售鍾表完全不同,坐店完全不銷售時,顧客已經有了購買意向,而行街推銷,最初隻是賣方一廂情願要想達成交易,這就需要你去發現顧客的需求,並製造機會。

對方有沒有購買的意圖?需不需要你的產品?你如何尋找客戶?如何聯係客戶?你與客戶初次會麵需要說什麼話,穿什麼衣服?客戶有沒有合作意向?你如何激發他的意向?對於建立了購銷關係的客戶,你如何鞏固這種關係?凡此種種,都是推銷員必須慎重對待的問題。

李嘉誠生性內向靦腆,不喜歡主動與人交談。數十年後的今天,李嘉誠已成為眾人矚目的公眾人物,但他仍不是個滔滔不絕、談鋒犀利的人。

按理來說,他的這種性格不是很適合做一個推銷員,更不要說一個成功的推銷員了。然而,在他靦腆的另一麵,卻有一個十分可貴的優點,那就是誠實。誠實不僅寫在他的臉上,更表現在他的行為之中。這種誠實守信的本色,使他在推銷中戰果輝煌,為人羨慕。

李嘉誠來到五金廠後,主要是負責鍍鋅鐵桶的推銷。

當時,這一行當的推銷對象都集中於賣日雜貨的店鋪。推銷員眾多,且店鋪有限,因此,17歲的李嘉誠一入行就感到競爭十分激烈。

李嘉誠是個善於思考的人。最初,他也是去向雜貨店推銷鐵桶,但收效甚微。他覺得按這種老套子走,很難有突破,必須另尋他法。經過一番思考,最後他決定繞開零售終端,獨辟蹊徑,采取直接向用戶銷售的方法打開市場。

一天,李嘉誠又在居民區附近徘徊,思考對策。他偶然看見幾個老太太正圍坐在居民區的庭院中擇菜聊天,一下茅塞頓開,隨即心生一計。

於是,李嘉誠開始專找老太太賣桶。

為什麼呢?李嘉誠認為,在老太太當中,隻要賣掉了一隻鐵桶,就等於賣掉了一批。因為老太太都不上班,閑居在家,喜歡串門嘮嗑,她們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的義務推銷員。

李嘉誠這一招果然產生了奇效,銷售業績突飛猛進。

從這個偶然的機會裏,李嘉誠發現選準對象是行銷的一大秘訣。

漸漸地,李嘉誠發現自己不僅推銷有術,而且有很大發展潛力。他在茶樓當堂倌時所學會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在此派上了用場,他總能憑直覺看出客戶是什麼類型的人,並且能馬上了解客戶的心理和性格,從而製定出相應的推銷策略。

有些人認為,推銷靠的是口才,靠的是“把稻草說成金條”的本事。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靠提供虛假信息欺騙顧客,做的是“絕路”生意,不會長久。如果抱著撈一把就走的心態,這種方法或許管用。如果想在這一行有所發展,還需以誠實為本,讓顧客當時歡喜,過後不悔。

推銷員的工作是需要誠心與耐心的,沒有一開口就能夠把產品推銷出去的事情。很多時候,推銷都是以失敗告終的。但是,李嘉誠就是憑著自己的意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而且,他總是能夠替客戶著想,用心感動客戶,最終達到推銷的目的。

李嘉誠開辟了直銷路線後,其他推銷員也跟風而上。雖然如此,李嘉誠的銷售業績仍遠遠超過他的同事。有一件事,足以顯示李嘉誠與眾不同的商業素質。

有一家剛落成的旅館正準備開張,大家都知道,這是推銷鐵桶的大好時機。李嘉誠的幾個同事興衝衝地去找旅館老板洽談,不料全都碰了一鼻子灰,無功而返。原來,旅館老板早已看好了另一家五金廠的鐵桶。

其他的同事都知難而退,而李嘉誠卻不願放棄這一難得的推銷機會,迎難而上。

李嘉誠並沒有急於去見那位老板,而是找機會與旅館的一個職員套近乎。沒多久,他與那位職員拉上了關係,很快便和他像老朋友一樣。通過這位職員,他得知了一些有關這家旅館老板的情況,其中有一個細節引起了李嘉誠的特別注意。

原來,這位老板中年得子,將兒子看得像寶貝一樣。現在旅館開張在即,千頭萬緒,而他兒子卻整天纏著要去看賽馬。他根本抽不出時間滿足兒子這一願望。

這位職員本是把這件事當作趣聞提起的。然而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李嘉誠聽到這件事,便感覺他已經找到了突破口。

於是,李嘉誠讓這個職員牽線,自掏腰包帶老板的兒子去快活穀馬場看賽馬。在跑馬場上,老板的兒子興高采烈,十分快活,回家後仍興奮地向父母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李嘉誠此舉令旅館老板十分感動,他一時不知如何答謝才好。在李嘉誠的勸說下,最終同意從李嘉誠手中買下了380隻鐵桶。

這次行動,使李嘉誠成為五金廠的一等“英雄”。

善動腦筋、善作變通是一個優秀推銷員的必備素質。李嘉誠在這方麵顯示出了突出的天分。

李嘉誠所用的這種小手腕,顯得有點“狡猾”。“狡猾”是一個貶義詞,不過他做的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而不是損人利己。因此,恐怕隻能用聰明來形容。他的聰明之處在於,通過對客戶有益的行動,表達自己願意與之做生意的誠意,這比純粹用語言表達有效得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