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走出管理的誤區(4)(1 / 3)

增加毛利分析,以及研究其對成長預測及市場占有率的關係。並且對風險加以預估,使公司內每個部門主管對於每一種產品的利潤及投資報酬均能正確地衡量。例如其目前處於重新選擇農業設備產品的製造階段,計劃消除一些低毛利、低銷售量的產品,或是與別人合作生產,或是轉包給合乎國際農機生產規格的廠家去經營。在公司中農機部門內有一組人員專門負責辦理轉包產品,使本身資產投資到獲利較高的生意上去。

例如國際農機合並營造設備及工業設備的機械部門和行銷部門為一個稱作PAKLINE的部門,這項措施即來自市場分析。研究報告指出,雖然營造沒備及工業設備係屬不同的產品,而且市場大小亦大不相同,但二者之間很難有一明確的分野(電許是由於客戶的需求使得這兩個市場合向為一)。此次組織的變更是為了更有效地對顧客提供服務,同時使資產集中,加強生產及行銷之力量,進而改善資產的周轉率。

由於對價值的重視,使得國際農機對以下各點更加重視:

1.減少產品的分散。

2.延伸世界性觀念,並擴充零件的世界性製造,以達經濟產量的目的。

3.努力達成零件世界性的標準及互換性。

4.將全球性作業依職能來分類。

5.對直線及幕僚單位的職責及其關係作進一步的劃分及說明。

6.將獲利較高的零件生產、分配及行銷能力予以創新發展及擴充。

7.不斷地利用數量預測、產品利潤預估、風險衡量來應對競爭對手,決定市場地位及產品生命,以改進技術,使得公司情報範圍擴大,提高品質。

真正資產管理的努力成果係由上述各種行動配合而來的。這些均是基本因素,我們必須利用及認識每一種企業資產的價值並予以擴大。

基本上,資產管理就是運用普通常識,但這項普通常識卻是根據不尋常的方法發展而來的——需要不斷及持續地運用,而非偶然及分散地運用。這些普通常識由企業計劃所產生,加上廣泛的知識及深入的觀察而融合成的。

實際上,計劃僅不過是人力功能之一而已。由人們天賦的直覺加上經驗便可成為知識及見解。當我們談到如何利用企業的有形資產(即衡量財務及實資資源),我們不啻是談到無數數學方程式及無從實際衡量的無形資產。我們談的是人力資源——這是惟一能實現及增加其它物品價值,也是企業中惟一關心自己的績效及生產率的資產。

如何管理這種最有價值的人力資源?其具體方法可能永遠無法以文字來表達,但聰明的管理者會利用人力資源的特質,將個人決策、行動的自由與個人之責任相配合而達成目標。

提高的研究的成效

研討管理問題,一般認為乃是會議室的事情,而不適用於實驗室。但是,荷蘭的實用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科研所),卻正在研究管理技術。

主管科研所工業研究部人事處的理事雷尼茲說:“研究的成效,5%靠靈感,95%靠流汗,而如何流汗,可於事先審慎籌劃。”因此,科研所的理事會決定該機構必須運用良好的管理方法以增加效益。

兩年前,科研所為了滿足各部經理與技術人員的需要,開辦了一係列改進內部管理方法的課程。其目的並非是急著造就經理人才,而是為了加強高級科學家與各部主管對管理方麵的認識與了解。

雖然並非全部的科學家都能運用新學會的管理技術,但大多數已有一個好的開始。另外一項重要的收獲,有如工業研究部的理事梅爾所說,“他們學會了如何了解老板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