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剛剛進入社會、開始學習在職場拚殺的職場人,都會感慨社會和職場是“吞噬”自尊的地方,在這裏,幾乎沒有自尊可言。職場的“菜鳥”,每個人都可以欺負你、羞辱你,常常讓你身心疲憊。於是,很多人開始懷念自己當初讀書的時候,隻要成績好,就一切OK,管你情商再低,人緣再差,分數決定輸贏,成績好就是萬人之尊。
職場和學校大不相同,這是一個綜合能力大比拚的場所。人際交往能力、應變能力、實力背景,這些綜合的因素形成了屬於個人的能力。如果能力到位,那麼自尊就會被重視,如果能力不足,自尊心就一定會受到傷害。比爾·蓋茨曾經也說過類似的話,那就是這個世界不會在乎你的自尊。這個世界要求你先要有所成就,再去強調你的感覺。
其實,現在的80後甚至90後們,不是沒有自尊,而是自尊心過強。但是在成功以前,過度強調自尊心和個人的感受,不但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還有可能延誤自己找到正確的做事方法。
每個人隻有立足社會,創造價值,才能得到被大家一起嗬護的“自尊”。拿銷售人員來說,為顧客提供真誠的專業的服務就是自尊,如果一個從事鞋業銷售的人員能夠俯下身幫助顧客調整鞋子,就是一件應該受到尊重的事情。但是,如果他的態度倨傲,過於自尊,服務態度冷漠,反而會令顧客產生抵觸和鄙視的心理。
任遠和方翔同時進入了同一家公司,任遠是名牌高校的天之驕子,方翔隻是一個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的大專生。
工作之初,任遠的優勢特別明顯,他知識結構完善,反應迅速,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好評;而方翔卻顯得資質一般,進步緩慢。但是過了一個月之後,形勢就發生了變化。有一次,有一個老同事讓任遠幫忙在電腦上打稿件,任遠覺得這是把自己當打字員來用,這非常傷自尊,於是義正詞嚴地拒絕了。老同事找到方翔的時候,方翔體諒老同事打字慢,就馬上幫助了他。
久而久之,大家發現,方翔更懂得與人溝通之道,他喜歡開自己的玩笑,無傷自尊,卻博得眾人的捧腹大笑。而冷峻嚴肅的任遠呢,開口即令火熱的氣氛降溫,人人皆敬而遠之。連領導都不喜歡他這種,職位也就一直得不到升遷。
這個故事告訴年輕人,入得社會,參與競爭,就要用實力來贏得自尊。要是感覺自己很驕傲不屑於玩的,大可以起身說聲“對不起,我退出”。除此之外,每一個踏入職場的人,都應該理解社會,懂得待人接物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可以老把自己當人物、老把自己當富翁、老是自我感覺良好。
新東方的校長兼創始人俞敏洪也曾經經曆過自尊受傷,然後用自己的實力拾回尊重的事情。他被譽為中國最有錢的英語老師,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楷模,但是他成功的前提是,很早的時候,他已經在用能力為自尊說話了。
在北大任教的時候,俞敏洪的自尊曾經受到了很大的傷害。1988年俞敏洪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為出國而奮鬥時,美國對中國緊縮了留學政策。
赴美留學的夢想在他努力了三年半後付諸東流,一起逝去的還有他所有的積蓄。為了自己的收入,俞敏洪就到北大外麵的培訓班去教課。
很快學校知道了他在校外私自授課的事情。當年北大教師在校外授課是一件觸犯紀律的事情。北大給了他一個嚴肅的警告處分,並把對他的處分通告和頭像放在閉路電視中放了好多天,甚至把處分通告和俞敏洪的照片貼在了北大三角地的玻璃櫥窗裏麵,放了一個多月,俞敏洪因此而成了一個反麵角色。
這件事情給他自尊心的打擊是巨大的,他感到同事、學生看自己的眼神都是怪怪的,往往感覺身後有一陣陣的刺痛。但是,是被動的接受自尊心受挫,還是把丟掉的自尊心找回來呢?俞敏洪和妻子在北京中關村一間10平方米的違章建築裏辦起了新東方學校,開始了新的征程。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但是俞敏洪並沒有倒在自己的“麵子”上。隻要工作需要,他可以立即學習怎樣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和種種應對社會的技巧。
而且,俞敏洪還想了很多主意:講座、免費聽課、到處給學生作演講 能用的招數俞敏洪都沒有放過。僅用了幾年的時間,新東方就成了許多大學生出國前的預備學校,他用實力證明了“我能行”!
【職場“催熟”貼士】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用能力為自己爭得自尊,才是混跡職場的正道。
初入職場的新人,千萬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做到了這一點,終有一天,你會得到更多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