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森林草原大觀(2)(1 / 3)

有人說是塞倫蓋蒂草原讓世人知曉了坦桑尼亞,更確切地說,是它讓人更熟悉了坦桑尼亞。我們知道現在生活在塞倫蓋蒂草原上的馬薩伊人,他們是熱情奔放的民族,善歌善舞,粗獷豪放;他們是善於展現自己的民族,用自己的具有非洲草原特色的風俗和文化吸引著大量的觀光者。其實坦桑尼亞在曆史上就是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是東非著名的古人類遺址。讓我們從這片廣袤的草原出發,去探訪坦桑尼亞人留在草原的足跡,是它們讓塞倫蓋蒂草原變得如此神秘狂野。據曆史記載,在離塞倫蓋蒂草原不遠的山穀裏發現了距今360萬年的古人類腳印,據傳這是人類源於非洲的最重要的依據。這些腳印被印刻在火山岩上,可能是火山爆發尚未冷卻時,這裏的人類祖先尋找食物時留下的足跡吧。雖然現在的科技還不能給予這些腳印以更為科學的解釋,但這種巧合卻也不可能在其他地方發現。在驚詫於坦桑尼亞曆史遺跡的同時,也不得不讓我們驚歎時間的飛速流轉,曾生活在腳下這片土地的人類祖先竟然和我們相隔了360萬年。

這裏是充滿生機的沃土,是神明眷顧的地方,數以萬計的動物賦予了它靈氣,使它不因是荒漠草原而孤寂,它用它的狂野吸引著世人的眼球,也在狂野中續寫著神秘。

川西草原

川西草原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所說的川西包括了雅安及西邊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一條民族遷徙的走廊,也是自古以來漢、藏、彝等民族交流通商的要道所在地、世人尋找的香格裏拉核心區。

經過大渡河到達磨西和木雅草原(今塔公、新都橋一帶),然後從川藏南路或北路去到西藏青海或者尼泊爾,這就是世所聞名的茶馬互市,其所經道路被史家和學者命名為茶馬古道,為這一道路命名的是雲南學者李旭先生,他曾花了5年的時間重走了茶馬古道。

沿古道行進是一件頗有曆史意義的旅程,除少部分路藏於山中被棄用,大部分路段便是今天公路所在。

川西高原與成都平原的分界線便是今雅安的邛崍山脈,山脈以西便是川西高原,二郎山兩邊雖相隔數十千米卻有著大相徑庭的氣候,很多時候東麵陰雨綿綿而二郎山以西卻是麗日晴天。如果要深入體驗康藏文化與風情,那最好是去到關外,所謂的關外是康巴人對於自然地理的一個表述,也就是出康定往北翻過高高的折多山便是到了關外。關外是更為雄奇俊美的天地,草原遼闊,雪山高聳,牧歌悠揚,藍天下是盛開的喜悅的心靈之花。

川西高原的主體民族除雅安有大量的漢族外,其餘大部分居民是康巴藏族。

藏族在形成過程中曆經數百年的歲月,至鬆讚幹布統一青藏高原,藏族人們也就是在那時成為一個有共同文字與信仰的民族。這個偉大的民族在雪域高原生生不息地繁衍,創造了燦爛的藏族文化,但由於山高路險加上當時各部族與種姓間有一些土著語言,因而在藏語發音上有很大區別,故而依據方言的不同,藏族分為拉薩方言區、安多方言區和康方言區,甘孜藏族自治州大部分便屬於康方言區。

康方言區的人自稱康巴,巴中康方言裏的意思與漢語的人大致相同。民間流傳著一句著名的話:“康巴人能走路就會跳舞,能說話就會唱歌。”走進川西高原將會是一次歌舞之旅。

川西高原上群山爭雄、江河奔流,長江的源頭及主要支流在這裏孕育古老神秘的文明,大渡河、雅礱江和金沙江帶著雪山草地的氣息由北向南流淌。青藏高原山脈的走向也大至由北向南延伸,在地理上我們一般將這一地帶稱作橫斷山區。地理與氣候原因促成了這一方土地獨特的景觀和複雜的高原氣候,是“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是真實寫照。

新西蘭草原

有人說新西蘭是除南極洲以外世界上現存的最後的淨土,“最後的烏托邦”,這句話果然不虛。這裏的一切都遵照最原始的狀態存續,沒有汙染,沒有雜質,有的隻是屬於它自己的寧靜與美麗。新西蘭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國度,這種詩意細膩到它的每一寸“肌膚”,這裏的每一處景觀都獨立成景,如詩如畫,說新西蘭草原富有詩意,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從空中鳥瞰新西蘭南北二島,猶如兩片漂浮在南太平洋上的綠葉,與周圍浩瀚縹緲的汪洋之藍相得益彰,可以說新西蘭是一個用綠裝點的國度。新西蘭是一個多山地和丘陵的國家,海拔多在200~2000米。因此它的草原沒有亞歐草原的平坦與廣闊,或許是追求完美的造物主想創造一個集世界美景於一體的地理標本庫,苦於地域的限製難以取舍,才留下了這些許的遺憾。不過瑕不掩瑜,新西蘭草原用它的起伏壯美征服了眼光挑剔的世人,讓無數踏足這片土地的遊覽者拜倒於它的膝下。

新西蘭草原四周環海,屬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為海洋濕潤空氣所滋潤,降水豐沛,草場繁茂,畜牧業發達。漫步草原,隨處可見成群的牛羊悠閑地散步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襯托著藍色的遠山,這是新西蘭最美的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