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海洋冰川大觀(1)(3 / 3)

著名的潛水攝影師大衛·杜比勒曾描繪紅海潛水:“在紅海海底,每日每夜都非常熱鬧,珊瑚礁都在魔術般地默默地有節奏地跳著舞蹈……”在紅海隻需戴上護鏡和蛙腳,遊到珊瑚群,略微把頭埋入海麵,便可以清楚地看見可愛的珊瑚和熱帶魚,完全不需要氧氣瓶,當然你首先要會遊泳。這裏有不同的潛水培訓班,會按你的要求安排不同的課程。

深海潛水更有不同體驗:碧藍色的海水下麵矗立著一座巍峨的山峰,山勢崢嶸,奇拔峻峭;身旁危崖聳峙,立壁如削,深不見底。當你像魚一樣在水中遊戲時,旁邊是自由自在的魚群,百合漬香,海綿流紅,海扇招展,五色的珊瑚先醉了,它扭著纖細的腰肢,站在那裏憨笑;裸胸鰻,從礁岩洞中爬出來,扭起笨重的身軀,好像在跳舞,憨態可掬;一向膽小怕羞的拿破侖也悄悄地冒了出來,好奇地看著周圍的一切。火紅的金花鱸、海藍色的烏尾冬也四處飛舞。

在這醉人的風景中,時間仿佛也凝固了。如果再碰到沉船的遺骸,說不定會有額外的收獲呢。這種體驗無法言說,豈是美妙二字可概括的?

紅海是一片年輕的海域,也是一個正在積極擴張的海域。1978年,在紅海阿發爾地區發生的一次火山爆發,使紅海南端在短時間內加寬了120厘米。如果按目前平均每年1厘米的速度擴張的話,再過大約2億年,紅海的大小很可能與大西洋一樣浩瀚了,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憂呢?

不過,那個時候我們早已成為宇宙中縹緲的塵埃,而現在我們需要的隻是收拾行囊,向著紅海出發,去和天使來個親密接觸。

蘭伯特冰川

南極洲的蘭伯特冰川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在其流經查爾斯王子山脈時,寬達64千米。如果把向海延伸部分的阿梅裏冰架也包括在內,長約708千米。它下泄了南極大陸冰蓋1/5的水量,如果推斷一下這些數據,便可知道地球上約12%的淡水都流經蘭伯特冰川。要領悟這一大得驚人的數字,幾乎就和站在這一冰雪世界中鑒別冰川一樣困難。由於蘭伯特冰川的規模是如此之大,所以公眾對於阿爾卑斯或喜馬拉雅的冰川從山上像河流一樣向下流的印象不適用於蘭伯特冰川,一幅衛星影像圖是足以看出冰川並認識冰川的最佳選擇。

冰川流動緩慢。世界上流動最快的冰川是格陵蘭雅各布港的艾斯布雷冰川,每年流動7千米,而蘭伯特冰川約以每年0.23千米的速度滑過查爾斯王子山,最後在阿梅裏冰鋒區加速到每年1千米,雖然它不是一條快速移動的冰川,但卻是一條移動量巨大的冰川,每年約有35立方千米的冰通過蘭伯特冰川。

當從飛機上空高處觀看時,這條冰川的表麵留下了流線狀的痕跡——天然冰壟,就像在一幅全景油畫布上用油彩畫一幅超大油畫時留下的刷痕一樣,指明了冰川的流向。在冰川表麵,冰脊是難以察覺的,但是它們可能明顯地呈現為梯形排列的裂隙帶。這些裂隙帶是因冰川內部流速不同而成的,但是另一些裂隙也可能是不規則的冰川底部或沿途遇到的障礙物造成的。假如這樣,冰麵坡度的驟變可能形成一個混亂的冰裂隙區,它被稱作冰瀑,相當於河流中的瀑布。當冰川流入阿梅裏冰架時,冰川被迫環繞吉洛克島流動,於是就在島的下方形成了裂隙,有些裂隙寬達402米,最長達402千米,實際上,比有些阿爾卑山的冰川還要大。

這些巨大的冰裂隙或冰裂穀以覆雪為橋,對於路經該處的旅遊者來說前程令人膽怯。然而,不管冰裂隙有多大,都能相當安全地通過,因為一台拖拉機的附加重量和支撐雪橋的重量相比總是微不足道的。

1955~1958年,維維安·富克斯爵士曾在橫越南極探險時,當他離開南極後遇到了類似的裂隙,據報道他駕駛拖拉機順坡而下,直達雪橋,然而又直上另一坡。主要的危險來自雪橋邊緣的小裂隙。在其他地方作冰川旅行時,可能會被直截了當地提示,小心避開已知冰裂隙區。就像非洲河流對非洲大陸的早期探險家們那樣,南極洲的冰川也經常為探險家提供深入內陸的明顯路線。沙克爾頓發現了比爾德莫爾冰川,它提供了從羅斯冰架進入極地高原的一條徑直向南的路線;斯科特和他的四個同伴在其招致不幸的赴極地艱苦跋涉時,走的是同樣的路線。

馬亞裏納海溝

世界主要大洋都有海溝,但以太平洋中的海溝最具代表性,菲律賓以東的馬裏亞納海的海溝是最深的。

探索和了解在驚人深處有何物生存是巨大的挑戰。即使用一個垂直抓具采樣也需要堅實有力、長達11千米以上的鋼繩。這深處的壓力達1100多個大氣壓。迄今為止,人的才智隻能將一艘配有海員的鈦製潛艇送到6千米深處,剛達到海溝小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