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斜塔修複工程耗資約合2500萬美元,基本上達到預期效果。專家認為,經過修複的比薩斜塔,隻要不出現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300年內不會倒塌。每年5月至8月間,比薩斜塔晚上也向遊人開放。屆時,遊人登上燈火通明的斜塔頂層,可一睹夜幕下的比薩古城和奇跡廣場的美景。而斜塔本身也在夜幕和燈火中顯出迷人的神秘色彩。
幾個世紀以來,鍾樓的傾斜問題始終吸引著好奇的遊客、藝術家和學者,使得比薩斜塔世界聞名。
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專家們曾為此爭論不休。尤其是在14世紀,人們在兩種論調中徘徊:比薩斜塔究竟是建造過程中無法預料和避免的地麵下沉累積效應的結果,還是建築師有意為之。進入20世紀,隨著對比薩斜塔越來越精確的測量,使用各種先進設備對地基土層進行的深入勘測,以及對曆史檔案的研究,一些事實逐漸浮出水麵:比薩斜塔在最初的設計中本應是垂直的建築,但是在建造初期就開始偏離了正確位置。
比薩斜塔之所以會傾斜,是它地基下麵土層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薩斜塔下有好幾層不同材質的土層,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澱物和非常軟的黏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這個結論是在對地基土層成分進行觀測後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鍾樓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邊緣,因此土質在建造時便已經沙化和下沉。
根據現有的文字記載,比薩斜塔在幾個世紀以來的傾斜是緩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層實際上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階段第三層結束時,鍾塔向北傾斜約0.25毅,在第二階段由於糾偏過度,1278年第7層完成時,反而向南傾斜約0.6毅,1360年建造頂層鍾房時,增加到1.6毅。1817年,兩位英國學者Cresy和Taylor用鉛垂線測量傾斜,那時的結果是5毅。1550年GiorgioVasari的勘測與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測之間相隔267年,傾斜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們也沒有對斜塔進行特意的維修。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導致了比薩斜塔突然加速傾斜,人們不得不采取緊急維護措施。當時建築師Alessandrodella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圍進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態,揭示圓柱柱礎和地基台階是否與設想的相同。這一行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開始開裂,最嚴重的是發生了地下水湧入的現象。這次工程後的勘測結果表明,傾斜加劇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傾斜總和不過5厘米。
1838年的工程結束以後,比薩斜塔的加速傾斜又持續了幾年,然後又趨於平穩,減少到每年傾斜約1毫米。
湖區國家公園
雲朵如同剛出爐的棉花糖,甜蜜誘人的一大塊白。日光從上空灑下,藍天於是溶化了,無數天使降臨到了這英格蘭最美的湖光仙境。
這是英格蘭最美妙的國家公園,一切色彩在這裏都被極致的浪漫主義覆蓋:植被紅、農舍灰、草原綠、水汽白,混雜了純海藍和極地綠的湖泊,被淡藍色霧氣籠罩的村莊……
這塊靈秀之地孕育了無數驚心動魄的神話故事以及浪漫風雅的詩人作家,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無不選擇把湖區當做啟發自己靈感的創作源地,用詩意的浪漫景色,回贈流傳千年的浪漫詩意。
造物主在這裏布下了一切自然界可能的美麗風景:湖泊、河穀、山峰、瀑布,種種巧奪天工的自然雕琢。水是湖區的靈氣之源。除了廣袤的植被和山間農舍,剩下的就是各種各樣星羅棋布的湖泊和山澗瀑布。無論是大氣的溫德米爾湖,還是嬌小的葛拉斯米爾湖,一切都如同18世紀的英倫田園詩。躺在天鵝絨般柔軟鮮嫩的綠草地上,曬著陽光,捧一本《莎士比亞詩集》,即便不是詩人,在這翠綠溫潤的景色中,也能擁有幾分詩氣了。
湖區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人文底蘊,讓人們陶然忘返。日近黃昏,陽光羞澀地從樹枝的縫隙間灑下。德溫特湖四麵環山,其中一麵較緩的山坡被牧羊人當做天然的牧場。夕陽下,那一隻隻綿羊好像都披上了美麗的霞衣,準備去參加盛大的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