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有一位科學家,叫富蘭克林,1951年發現了DNA新的分子結構,引起了一定的轟動。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其後富蘭克林卻始終懷疑自己,對所發現的分子結構是否真實缺乏信心,最後放棄了繼續的研究。11年之後,諾貝爾頒發了醫學獎,得獎的是另外兩位科學家,而他們的研究恰恰是富蘭克林11年前發現的DNA螺旋結構。如果富蘭克林再自信一點,堅持下去,很有可能人類會更早地揭開這個科學之謎。
人生在不斷地追求前進,開拓的路上多是荊棘與坎坷,如何才能戰勝困難,無往不勝呢?這需要戰勝自我,隻有戰勝自我才能使人變得勇敢,才能創造成功。“機會靠自己爭取,命運靠自己把握”,“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日臻成熟,自我完善,培養獨立能力,學會觀察與思考,隻有戰勝了自我的人才能夠戰勝生活,才能夠笑看人生。“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人一定能成就不平凡。
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為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心理學稱其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與自信心非常相似,自我效能感被定義為人們對自己產生特定水準的、能夠影響自己生活事件的行為之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的信念決定了人們如何感受、如何思考、如何自我激勵以及如何行為。
對自身能力有較高信心的人會把困難的任務當做有待征服的挑戰,而非需要回避的威脅。他們的高效能,有助於促進自身內在的興趣發揮和深層次的投入。他們會為自己設立富於挑戰性的目標,並保持對目標的承諾。在失敗麵前他們會更加努力,將失敗歸因為不夠努力或缺少可以獲得的知識及技能。在困境中他們堅信自己可以控製局麵,消除緊張,降低抑鬱的損害。
相反,懷疑自身能力的人往往逃避認為對其個人有威脅的困難任務,對自己選擇的目標缺乏熱情。麵臨困難的時候,他們往往憂患於自己的缺陷、將遇到的障礙和種種不利的結果誇大,並很快放棄努力。
因此,提高自我效能感是一個人通過自我激勵提升個人價值的重要途徑。每一個人都有潛能,但是如果沒有積極的心態,成功永遠不可能到來。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理想高於我們的才幹,我們的今天就會超越昨天,我們的明天就會超越今天。
有位做銷售工作的朋友向我抱怨:“現在的客戶的工作越來越難做,每天跑斷了腿,客戶也不買賬。”我問他,如果你的客戶能成為你的朋友,是不是你的生意會好做?他說:“那是當然,我們希望成為他們的朋友,事實上卻很難做到。”我對他說:你相信你能,你就一定能;你願意去努力,你就一定會收獲。我向他推薦了贏得好友的“七條法則”:
第一條:每次見到對方,第一句話一定是肯定與讚美。如果你每次都可以對他說:“你想得很好”、“謝謝你”……這樣真誠的讚美是每一個人的渴望。發現對方身上的優點和長處,每一次講話從真誠的讚美開始,你就成為一個不令人討厭、具有親和力的人。
第二條:每天給對方發一條短信。這個短信不是抄襲而來的,不是庸俗無趣的,而是自己真誠的表述和問候。特殊的日子,你總是帶給對方一個驚喜;平常的日子,你送去一份好心情,日複一日堅持下來。
第三條:每個月給對方打兩次電話。找到一個對方可以從容接聽電話的時間,每一次電話都是真誠地問候和交流,關心一下對方的生活與工作,感恩對方曾給予你的支持和幫助,讓你的電話總是如期而至,從不會爽約。
第四條:每兩個月去拜訪對方一次。保持一段時間就有近距離、麵對麵的交流,就不會與對方陌生疏遠,你會發現即使每個月你都給對方打電話,定期見麵的作用還是獨特的,仿佛你們一見如故,親密無間。
第五條:尋找合適的時機。每半年能和對方有一份文字交流。親筆給對方寫封信,哪怕是一張字條,簡約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常常出乎對方的意料,也最能貼近彼此的心。
第六條:無論何時何地,當你和對方同時出現在人群中的時候,別忘了把對方介紹給大家,強調對方給予你的幫助,表達你的感激之情,當眾給他榮耀和尊敬。千萬不要讓對方感到自己是孤單和多餘的角色。
第七條:在一年裏,你要細心觀察,伸出手去幫助對方,去解決他(她)所關心或困擾的事情。
編 者 小 評
誰都希望自己能有幾個知心朋友,在人際交往和商務交流中,人們也都十分重視人脈關係網的建立。但是,許多人懷疑自己的能力,借口社會複雜、人心叵測,寧願忍受孤獨寂寞。你也可以嚐試一下,如果這一切你都做到了,你身邊就會多幾位朋友。你不僅變成一位深受朋友愛戴的人,而且你也生活在那些值得愛戴的朋友們中間,因為你能付出真誠,你就一定會收獲快樂。這些努力對每一個人都不存在能力的問題,隻是需要你有真心、愛心和恒心。心態好,奇跡就會發生,短短一年的時間,你可能會得到終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