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克是一種文化娛樂的工具,玩撲克不僅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消遣和享受,而且還可以培養和增加人的智慧。
橋牌是撲克牌中的一種遊戲。世界上許多曆史偉人都是橋牌迷,例如艾森豪威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等待盟軍北非登陸消息時,也沒有忘記擠出時間玩一局橋牌;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軍參戰時,仍念念不忘打橋牌。
在我國,鄧小平的橋牌牌技之高也是眾所周知的。打橋牌是鄧小平的一項業餘愛好,到了晚年更成了他暮年寄情之所在。他的橋牌技藝也隨之日益精湛,幾臻爐火純青,無怪乎外國人稱譽他為中國的“高級橋牌迷”。橋牌女皇、美籍華人楊小燕曾有幸與他同桌打牌。事後楊女士非常讚賞鄧小平的打牌技術,告訴記者:“鄧小平打牌思路清晰,牌風穩健,顯示出充沛的精力和過人的智慧,這在80高齡的老人中,是十分令人吃驚的。”1981年世界橋牌記者協會還給他頒發了橋牌榮譽獎。玩橋牌不僅是鄧小平閑暇時醒腦提神的好幫手,也成為他運籌帷幄的得力工具。
麻將牌也是人們常用的娛樂工具。玩麻將最大的樂趣是富於變化和發展。麻將的輸贏並不全部決定於剛上手時牌的好壞,它能於持續的摸牌中調整變換。得而失之,失而複得,牌的輸贏也隨著時空轉換而發生變化。這會使人想到人的命運並非一成不變,並非無法改變。就像愛迪生那樣,他上小學時,是班上成績倒數第一的劣等生。據說隻在學校裏待過三個月,便當上了報童。這位少年時代曾經被認定是不堪造就的愛迪生,竟然後來發明了電報機、電唱機、白熾電燈、電影放映機等1300多件物品,為推動世界文明和進步作出卓越的貢獻。
馬克·吐溫認為19世紀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海倫·凱勒。凱勒剛出生時,是個正常的嬰兒,能看、能聽、也會咿咿呀呀地學語。十幾個月後,一場疾病使她變成子又瞎又聾的小啞巴。這位殘而不廢的強者,在導師的培育下,克服了多重的殘疾,學會了閱讀、寫作和說話,還在劍橋拉德克利夫學院以優異的成績取得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她在歐洲,亞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講,喚起了社會大眾對殘疾人的重視,被《大英百科全書》稱頌為有史以來殘疾人士中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海倫·凱勒的一生說明,人可以扭轉劣勢,從零做起,改變自己的命運。
玩牌乃人生樂事,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消遣和享受,可以培養鍛煉人的智商、信念和毅力。但是,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度的界限,過之則反,玩牌也是如此。有的人通宵達旦迷在牌桌上,不但有損健康,還失去真正意義上的信念和毅力。有的人用它賭博,嗜賭成癮,走火入魔,弄得妻離子散,傾家蕩產,走向好事的反麵,這也是玩牌給人的反麵啟示。
有的人最不沉迷予玩牌,但對收藏撲克牌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中找到了樂趣。撲克牌是世界上最普及的娛樂用品,撲克牌收藏在歐美一些國家早已流行,而在我國收藏界收藏撲克則是近十年來興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