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與人為善,皆大歡喜(1 / 2)

與人為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與人為善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孟子·公孫醜上》中說:“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其意思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後來,與人為善的語意有所拓展,多指以善意的態度對待他人,為人著想,樂於助人。在今天,提倡與人為善,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阿姆斯特朗在邁上月球時,因一句“我個人邁出了一小步,人類卻邁出了一大步”的善美之言而家喻戶曉。一同登月的還有奧爾德林,雖然少有人知道,但同樣讓人敬佩。在慶功會上,有人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你作為同行者,而成為登上月球第一人的卻是他,你是否有點遺憾?”在眾人有點尷尬的注視下,奧爾德林風趣地回答道:“各位,千萬別忘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邁出太空艙的!我是從別的星球上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大家在歡愉的笑聲中,給了他最熱烈的掌聲,奧爾德林用與人為善的善念化解了人們的不平和尷尬,同時也真誠地分享了朋友的快樂。

道家的老子說得好:“上善若水”。是的。“水溶萬物而不爭”,與人為善者與水一樣能溶解萬事萬物,化解人間恩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與人為善者能包容一切,氣度恢弘,胸懷博大;水質透明,清澈見底,與人為善者白日為善,夜來省己,心如明鏡,與人為善跟水一樣精深博大。

與人為善來源於高尚。“人心本善”,“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有了這樣的情操,人們的行動才有了指南,人生杠杆才有了支點,理想大廈才有了精神支柱。與人為善也來源於自信。無論生活以什麼樣的方式回報他,他都能應對自如。正如一位詩人所說:報我以幸福嗎?我是一隻淩空飛翔的燕子;報我以不幸嗎?我是一根勁竹,經得起千擊萬磨。

市場經濟,紅塵滾滾。似乎地位、金錢、利益決定一切。於是有的人便認為與人為善的精神已變得陳舊而失去了光澤。其實,人們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你自己也需要善良。

有人說:要與人為善,要愛他人,要真誠對人,你怎樣對世界,世界也怎樣對你。可是,現實生活中呢?好像大家都奉行《厚黑學》了,如果你“很好說話”,大家好像反而覺得你好欺負。那些奸詐的人,大家都怕,不敢惹。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世道真的變了?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做才好?作一個虛偽的、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猖的人嗎?

顯然不是。

善,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單純,善良,而是一個人內心的寬容,思想上的博愛,與人與物的忍耐。

姬昌初春打獵獲母鹿而不取,以“善”而聞名,此後所以興周;三國時,周瑜貪利而中計,受三氣而臥於床,懷恨抑鬱而終。

善從德來,得從容來,容從誌來,誌自“無欲”而來。故古人講,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在青年時有一次清晨外出,過一座橋時碰到一位老人坐在橋頭,老人看到他時,故意把腳一縮,鞋掉到了橋下。接著老人很不客氣地對他說:“小夥子,去把我的鞋撿上來。”張良恭恭敬敬將鞋撿了上來,並為老人穿好。後來張良由此得到一部兵書,繼而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軍事家。這就是著名的“圯下之履”。

如果張良沒有虛懷若穀的德行,怎麼可能與人為善。正因為他有指點江山,運籌萬裏的宏圖,心中懷有濟蒼生於亂世的善念,才能使其行善而受益終生。

時光飛逝,到了現代社會,與人為善仍然是一種美德,無論東方西方,為善仍然受到充分啲肯定。我們現在的社會講“法治”,同時也提倡“德治”。何謂“德治”就是要求人們淨化心靈,,與人為善,與物為善。

為善在有些人是“劃不來”的,因為在他們看來,與他人為善會損害自我的利益,但假如每一個人都能夠與人為善,我們的世界將會變得怎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