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要學會感恩(1 / 2)

俗語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感動並能享受這一感動的思想境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敵人。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麵對、曠達地處理。當挫折、失敗來臨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麵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如果我們時時能用感恩的心來看這個世界,則會覺得這個世界很可愛、很富有!樹上小鳥的輕唱,太陽無私的光明與熱能,路旁花朵的芬芳,都會令你感到心曠神怡。

《詩經》裏有句珍珠般的言辭: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從“木桃”到“瓊瑤”,隻是一枚感謝的種子而已———緣於愛與被愛。這之間,端看的,不過是一份心意罷了。或許,木桃對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報之以瓊瑤,也未必就是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聲由衷的“感謝”吧。

曾被一幅名叫《風雨中》的攝影作品所震撼:在上坡的路上,男人用力蹬著載滿貨物的三輪車,身子傾斜得幾乎與坡麵平行,頭發被雨淋成一縷縷地搭在腦袋上,他的臉微微側轉著,望向在後麵為他推車的女人。那女人用一隻手使勁推著車,另一隻手扶著腋下的拐杖,拐杖旁的右腿半截是空的。可能是因為風雨中實在睜不開眼吧,兩人的眼睛都眯成一條縫,但是仍能夠看出他們彼此關切的神情,男人是微笑著的,女人笑的幅度更大一些,仿佛雖然很累可是挺開心的樣子。風雨中男人還要踩著人力車艱難地運貨,女人還要拖著殘缺的身子為男人分擔勞苦,這是多麼無奈的事情啊,讓人不由生出“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感慨。可是,透過雨簾,我們卻看到了他們的笑意。若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如何能夠做到於此種處境之下不抱怨、不愁苦,反將笑容掛在嘴角?是的,男人為了他們的生活是這樣的能吃苦,已經讓女人感激上天賜給她一個這麼好的伴侶了,更何況他在吃力的當兒尚不忘記掛著她,回頭關注她的狀況?男人為生活所迫在惡劣的天氣下還不得不辛勤勞作,他的女人拄著拐杖用足了勁兒幫他推車,他的心裏怎能不暖融融的,怎能不欣慰於風雨路上有她相伴呢?

“我的手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著的親人與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誰能想到這段豁達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輪椅上生活了三十餘年的高位癱瘓的殘疾人……世界科學巨匠霍金。

命運之神對霍金,在常人看來是苛刻得不能再苛刻了:他口不能說,腿不能站,身不能動。可他仍感到自己很富有:一根能活動的手指,一個能思維的大腦……這些都讓他感到滿足,並對生活充滿了感恩之心。因而,他的人生是充實而快樂的。

在英國,很多古老教堂的石牆上刻著:思考與感謝。讓我們也隨時提醒自己吧:思考我們所有的,並培養感恩的態度。對生活、對世界、對身邊熟悉和陌生的人、對我們的朋友和對手,真的要感謝他們給了我們這樣一份精彩的生活。

不到2歲就又聾又瞎的女孩海倫·凱勒,通過艱辛的努力,學會了其他正常孩子應學的所有東西;進入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後,學習希臘語、拉丁語、法語、數學、文學、曆史等所有大學修習的課程;更為感人的是,她以驚人的毅力寫下了不少文學佳作。在盲人中,她的名氣也許僅次於荷馬。從海倫·凱勒明理諳事始,她便“感恩生活,善待每一天”,從不為自己身處逆境而氣餒、煩惱。相反,她自感每天都活得很“滋潤”。她每天渴望雨露,渴望陽光;她每天都給自己留下想象的空間:燦爛的朝霞,悠然的遠山,茫然的星空;她每天充滿自信力,與命運挑戰;她每天求知不渝,從而“喚醒了我的心靈,給了它光明、希望和快樂,使它重獲新生。”

真誠地感恩逆境,它是一次人生的淬火,讓我們得到錘煉;它是一個課堂,讓我們學會了刻苦、忍耐、淡泊和寬容;它是一塊“試金石”,使我們體味真正的友誼,真正的朋友,體味一個冷暖人生;它是一筆財富,經曆了它,會讓我們精神富有,終生享用。逆境曆練心誌,教會我們體味真誠,體味人生,讓我們心存感恩,在人生的道路上風雨兼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