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別讓人偷走了快樂(1 / 1)

為什麼中國人的快樂指數這麼低?莫非中國人沒有快樂基因?不然,林語堂曾經說過,中國人在閑暇時最聰明和最理智的,他們能夠發現許多生活的快樂。羅素也曾盛讚中國人具有極大的創造快樂的能力。那麼本該屬於我們的快樂哪裏去了?誰是偷走我們快樂的罪魁禍首?我們該怎樣防止我們的快樂丟失?

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指出:煩惱是一陣情緒的痙攣,精神一旦牢牢地纏住了某事就不會輕易放棄它。不良的心境有一種頑固的力量,往往不易擺脫,當一個人心境不佳時不要過分獨自地冥思苦想,最好將自己的心事傾訴出來,或是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心理學上稱之為“心境轉移”。

樂觀主義者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他的特殊的“解釋方式”。當推銷失敗之後,悲觀主義者傾向於自責。他說;“我不善於做這種事,我總是久敗。”樂觀主義者則尋找客觀原因,他責怪天氣、抱怨電話線路、或者甚至怪罪對方。他認為,是那個客戶當對情緒不好。當一切順利時,樂觀主義者把一切功勞都歸於自己,而悲觀主義者隻把成功視為僥幸。

我們再認真地環顧一下四周,確實覺得周圍陰鬱沉悶的人越來越多,機械僵化的人越來越多,狹隘計較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庭廣眾之下掛著一副快樂的麵具、而實則不快樂的人也越來越多。少年不快樂,成人也不快樂,沒錢的時候不快樂,有錢了也沒有快樂;當不上官的不快樂,升了官的仍然不快樂。快樂,變成了大多數人很難求得的一個人生感受。生活中,很少有真正開開心心地從心底感到快樂的人。

其實無論中西,對“快樂”的詞義解釋都是相同的———它隻不過是一種短暫的歡愉,所以它叫“快樂”而不叫“慢樂”。錢鍾書老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論快樂》裏,用了這樣一個感覺化的詞語:“飄暼難留”。因此,在人生的絕大部分時間裏,我們並不快樂。錢鍾書說:“快樂在人生裏,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裏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幾分鍾或者幾天的快樂賺我們活了一世,忍受著許多痛苦。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曆史。

我們終日為工作忙碌,為生計奔波,在人生的旅程上行色匆匆。許多人,許多時候,甚至無暇顧及這個問題。但是,快樂與不快樂的困擾卻是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我們生命當中的。從我們哭著喊著脫離母體,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對快樂的追尋,對痛苦的拒斥。

如此看來,各種負麵情緒、自身的人格缺陷、麵對挫折的錯誤應對方式,常常讓我們在痛苦中煎熬。也讓我們失去了本該有的快樂。

因此,遠離不良情緒,你就已經擁有了快樂。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是不去想自己快不快樂,快樂其實就是在你的身邊,而你卻沒有感覺到,這是正常的,不要老是覺得快樂太少太少,肯定還有很多快樂的事沒被你注意到呢!

高中生想到:“有朝一日,我畢了業,不必再聽師長的訓,日子就好過了!”他畢業之後,又覺得必須離開家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離家進入大學後,他又暗下決定:“拿到學位就好了!”好不容易領到文憑,這時他卻又發現,快樂要等找到工作才能實現。

有的時候,所謂的快樂就是你做最最平常的事情。不要太苛刻的要求自己,原諒別人不容易,原諒自己更難。很多人一輩子都為一些自以為是的缺點,在心理與肉體上懲罰自己。有些人飲食過量,有些人故意挨餓,有些人喝酒喝得人事不省,有些人處心積慮毀掉所有的人際關係,有些人貧困一生或疾病纏身。在所有的這些痛苦後麵可能都有一種信念,堅持認為:“我做了很多不應該的事”、“我有罪”或“我不配享有健康快樂”。對生病的人做個調查,你可能會發現,他們之中,相信自己應該活得健康快樂的人少得出奇。

快樂是最簡單的,也是最複雜的。有很多時候,人最不快樂的時候也會很快樂。

世界本來就不“完美”。我們不快樂的程度取決於現實跟它們“應該是”的樣子之間有多大距離。如果我們凡事不苛求完美,快樂這檔子事就簡單得多了。我們隻需要決定自己比較喜歡事物朝哪個方向發展,即使不能如願,我們還是可以快樂的。

多想想你未來的事吧!或許你也應該多做做白日夢,快樂就在你的身邊!

不要老想那麼多瑣碎的事情,你自然就能快樂起來。

快 樂 小 站

光鮮的外表掩蓋不住我們內心的傷痛,抑鬱、焦慮、多疑、強迫等肆意蹂躪著我們脆弱的心靈!為什麼我們有如此多的煩惱?是誰偷走了我們的快樂?該怎樣切除這偷走我們快樂的毒瘤?隻要我們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反觀自省,就能找到竊取我們快樂的罪魁禍首,給自己做一次心理按摩,戰勝心魔,找回本該屬於我們自己的快樂。

小方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