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楚國文學總集。西漢劉向輯,東漢王逸章句,原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的辭賦共十六篇,後王逸增人已作《九思》,成十七篇。該書以屈原的作品為主,其中《離騷》、《九歌》、《天問》等篇保存了較多的曆史資料和神話傳說,可供治史者參考。屈原(約前339~約前278),名平。字原。初任楚懷王左徒、三閭大夫。因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齊抗秦,受懷王稚子子蘭及靳尚等人譖毀而革職。頃襄王時,屈原被放逐,他無力挽救楚之危亡,又無法實現政治理想,遂投汨羅江而死。《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這篇宏偉的政治抒情詩表現了作者的進步理想,為實現理想而進行的不懈鬥爭,和鬥爭中所遇到的挫折及自己的苦悶。屈原常常征引曆史以抒發情懷,從中尋找經驗教訓,“上述唐、虞、三後之製,下序桀、紂、羿、澆之敗,冀君覺悟,反於正道而還己也”。其中有些地方可以和史書互相參證補充,例如《離騷》雲:“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不顧難以圖後兮,五子用失乎家巷。羿淫遊以佚畋兮,又好射天封狐。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澆身被服強圉兮,縱欲而不忍。日康娛以自忘兮,厥首用夫顛隕。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此段所述夏代曆史相當完整,可與《左傳》互相參看,而補《史記·夏本紀》不言羿、浞之事的疏漏。此外,從《離騷》中關於羲和、望舒、飛廉、豐隆、宓妃的記述,也可窺見上古神話傳說的一斑;而“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則是考證古代天文曆法的資料。

《九歌》本為古代樂歌,相傳是夏啟從天上偷來的。屈原在民間祀神樂歌基礎上創作的《九歌》,襲用了古代樂歌的名稱,共十一篇。其中保存了關於雲神、山神、湘水神、河神、太陽神等的神話故事,是研究上古民俗和楚文化的珍貴資料。

《天問》是一首長詩,它對自然宇宙和社會曆史提出的一百七十多個問題中,保存了許多神話傳說和古史資料。例如,關於鯀、禹治水的傳說所提出的一係列問題,就涉及鯀和鴟龜的關係,禹和鯀治水方法的不同,禹治水時曾得應龍之助,禹娶塗山氏女等細節;關於後羿的傳說所提的問題又涉及後羿射日,射河伯而妻雒嬪,被寒浞殺害等細節。關於商之始祖契,以及自契至湯的曆史,文獻資料十分缺乏。《天問》透露了許多關於這段曆史的重要線索,其中涉及契、王季、王亥、王恒、上甲微等殷人先公先王的內容,尤為寶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