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男人出軌,有時並非為了性(2 / 2)

我敢說,自己雖然30多歲,依然年輕而有風韻,有修養,有能力,都說我是個很出色的女人。家庭背景也好,連丈夫的工作都是我父親幫助安排的。我真的不明白,他為什麼找一個比我老,比我醜,比我素質差的寡婦?

我承認,我是個獨立性很強的女人,加上很有優越感,家裏家外,都喜歡自己說了算。我還常常拿他沒有長進羞辱他,對他說,要不是我爸爸,你連個工作都沒有,好不容易給你找個工作,你還這樣?

沒想到我丈夫居然說,和她在一起比和我在一起感覺還好,說那個女人對他言聽計從,說感覺自己更像個男子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個不爭氣的男人,真是氣死人了……

心理解析:有時外遇是為了滿足社會心理需要男人外遇,其深層心理動因有時並非出於性心理,而是為了滿足社會心理需要。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在生活這個舞台上,我們每個人都要扮演多重的社會角色。男人女人走進一個家庭,首先需要扮演的是丈夫和妻子的角色。自從進入父係社會,我們人類社會演化的結果形成了明顯的夫妻角色分工。我們應該講究男女平等,但男女到底有著不同的角色心理。男人一直扮演著強悍的社會形象。從小男人就接受著這樣的教育:你是男子漢,男子漢要剛強。在家裏,即使是昀新潮的家庭,也不免把男人看成全家的心理重心人物。更多的普通家庭,不更是把男人看成家庭的太陽嗎?遭遇風雨的時候,不更是首先由男人來遮風擋雨嗎?強者,這就是男人的社會角色,也是在家庭中的角色。

但是,上麵個案中,夫妻角色扮演嚴重失調。妻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成了強者,丈夫卻成了弱者。這不僅僅是社會或經濟地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兩位妻子以強者自居,給丈夫帶來心理上的壓力。作為男子漢,還有比這更窩囊的嗎?即使再窩囊的男人也想挺起胸脯,也想扮演給家庭抵擋風雨的強者角色,也想扮演可以讓女人小鳥依人的強者形象。隻有這樣,男人才能感到:我是男人。這是男人潛在的深層心理需要。如果這種需要不能在妻子這裏滿足,就會尋機在別的女人那裏去獲得滿足。這是許多女強男弱的婚姻模式中男人出軌的一個社會心理因素。

換個角度說,上麵故事中兩位妻子對“不爭氣”的丈夫必然有太多的否定和貶斥,再加上性生活中的冷漠,這一切都在消磨著丈夫的自信。其結果,由於太多消極的互動作用,讓丈夫越來越成了弱者。換句話說,是妻子親手“培養”了丈夫的弱者形象,可她們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陷於深深地困惑中。

問題看清了,對策就好辦了。作為丈夫,當然應該在接納妻子的同時自信自強。作為妻子,發展自己的同時不要消磨丈夫的自信。如果你還愛他,就該給丈夫的心靈注入強者的信念,注入男人的感覺。

性事心理:給中年之愛“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