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嶗山奇遇(1 / 3)

在古老的城鎮之中,有一位名叫王生的年輕人。他於家族中排行第七,家族昔日的榮耀雖已漸漸黯淡,可那深厚的文化底蘊仍在無形中熏陶著他。自幼,王生便對世間的神秘事物充滿了好奇與向往,尤其是那虛無縹緲的求仙問道之術,更如同一顆神秘的種子,在他的心田中生根發芽。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份向往愈發強烈。一日,聽聞嶗山之上仙人雲集,仿佛那是塵世與仙境的連接之地。王生心中一動,毅然決然地背起裝滿書籍與幹糧的書箱,踏上了前往嶗山的漫漫旅途。

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曆經艱辛。有時,要穿越茂密的森林,荊棘劃破他的衣裳,樹枝抽打他的身軀;有時,要跨越湍急的河流,冰冷的河水浸濕他的鞋襪,刺骨的寒意侵襲他的雙腿。但這些困難都無法阻擋他前行的腳步,因為在他心中,那嶗山之上的仙人與奇妙法術,如同遠方閃耀的燈塔,給予他無盡的動力。

終於,在曆經無數個日夜的跋涉後,他登上了嶗山的一座山頂。眼前,一座古樸的道觀靜靜地坐落於山林之間,周圍的樹木鬱鬱蔥蔥,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似在低語著古老的秘密。道觀的建築風格簡約而不失莊重,青灰色的瓦片在陽光的映照下散發著淡淡的光澤,牆壁上爬滿了歲月的藤蔓,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王生懷著崇敬與期待的心情踏入道觀。隻見觀內的庭院幹淨整潔,石板路的縫隙中生長著嫩綠的小草。正堂之中,一位道士正安然端坐在蒲團之上。那道士麵容清瘦,白發如銀,絲絲縷縷垂至衣領,宛如仙人下凡。他的眼神明亮而深邃,仿若蘊含著宇宙的奧秘,又似能洞察世間萬物的靈魂。王生恭敬地走上前去,屈膝跪地,叩首行禮,而後起身,與道士交談起來。

道士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他所講述的道理玄之又玄,似雲霧繚繞,又似繁星閃爍,讓王生如癡如醉。王生隻覺自己以往所學的知識在此刻都顯得如此淺薄,心中對道士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當即請求拜道士為師。道士微微抬起頭,凝視著王生,目光中帶著一絲審視與擔憂,緩緩說道:“我觀你麵容白皙,身形略顯嬌弱,這求道之路,漫長而艱辛,其間需曆經諸多苦難,我怕你生性嬌貴,難以承受。”王生急忙挺直腰杆,眼神堅定地回答:“師父,我能吃苦,請您相信我。”

此時,夕陽的餘暉灑在道觀的庭院之中,道士的眾多門徒也結束了一日的修行,從四麵八方歸來。他們身著樸素的道袍,步伐沉穩而有力,眼神中透著對修行的執著與專注。傍晚時分,眾人齊聚觀中,王生跟著他們一起,再次向道士行禮。道士微微點頭,默許了王生的留下。王生望著周圍的一切,心中滿是對未來求道生活的憧憬與期待,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即將在此處開啟一段全新的篇章。

在一個天色尚未破曉的淩晨,整個世界還沉浸在黑暗與寧靜之中,道觀的鍾聲悠揚地響起,打破了這份寂靜。道士的身影出現在王生的房間門口,他手中拿著一把斧頭,斧頭的刃口在微弱的光線中閃爍著寒光。

王生從睡夢中驚醒,匆忙起身,整理好衣衫,來到道士麵前。道士將斧頭遞給他,表情嚴肅而莊重,說道:“今日起,你便跟隨眾門徒去山中砍柴,這是修行的一部分,亦是對你意誌的考驗。”王生小心翼翼地接過斧頭,那沉甸甸的重量讓他心中一凜,但他仍堅定地點點頭,謹遵教誨。

他跟隨眾人來到山中,此時的山林被晨霧籠罩,一切都顯得那麼朦朧而神秘。高大的樹木遮天蔽日,腳下的土地崎嶇不平,布滿了石塊與樹根。王生學著其他門徒的樣子,尋找合適的樹木開始砍柴。然而,他自幼生長在富貴之家,從未從事過如此繁重的體力勞動,手中的斧頭在他手中顯得如此笨拙。

一開始,他連砍幾斧,都未能在樹幹上留下太深的痕跡,反而震得自己手臂發麻。但他並未放棄,咬著牙,繼續努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掌握了一些技巧,一斧斧下去,木屑飛濺。

時光匆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這日複一日的砍柴勞作中悄然流逝。王生的雙手原本細嫩光滑,如今卻布滿了血泡與老繭,血泡破裂後的疼痛鑽心刺骨;雙腳也因長時間在山林中行走、站立,磨出了厚厚的繭子,每走一步都仿佛有針在紮。每日裏,身體的勞累如同潮水般向他湧來,讓他幾乎難以承受。

每當夜幕降臨,他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回到道觀,望著自己粗糙的雙手和滿是泥土的衣衫,心中不禁泛起一陣苦澀與迷茫。他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這求道之路,難道真的隻是無盡的苦難嗎?在無數個夜晚,他躺在床上,望著窗外的星空,心中暗暗萌生了回家的念頭。那曾經溫暖舒適的家,此刻在他心中變得無比誘人,仿佛是他逃離這苦難的唯一港灣。

一日傍晚,王生如往常一樣,拖著沉重的步伐,疲憊的身軀回到道觀。他的衣衫被汗水濕透,緊緊地貼在身上,頭發也淩亂不堪,臉上滿是塵土與疲憊。

剛一踏入道觀的大門,他便被眼前的景象驚住了。隻見正堂之中,有兩位客人正與道士圍坐在一起,桌上擺放著幾樣簡單的菜肴和一壺酒。此時屋內並未點起燈燭,四周光線昏暗,唯有那從門窗縫隙中透入的微弱暮光,勉強勾勒出屋內眾人的輪廓。

道士卻鎮定自若,不慌不忙。他微微抬手,拿起一張放在一旁的紙張,那紙張在他手中如同有了生命一般。隻見他手指靈動,如剪紙般幾下便剪出一麵鏡子的形狀,隨後輕輕將其粘貼在牆壁之上。

刹那間,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那紙鏡竟散發出明亮而柔和的月光,光輝如水銀瀉地般灑滿整個房間,屋內的一切都被籠罩在這銀色的光芒之中,就連最細微之處都清晰可見。牆壁上的紋理、地上的磚石縫隙、眾人臉上的表情,都在這月光下展露無遺。

眾門徒早已習慣了道士的神奇,他們在一旁環繞伺候,有的忙著為客人添茶,有的則整理著屋內的物品,奔走忙碌卻又井然有序。一位客人麵帶微笑,眼神中透著愉悅與豪爽,笑著說道:“如此良宵,這般勝樂,怎可不讓眾人一同分享。”說罷,他便從桌上拿起酒壺,站起身來,依次為眾門徒斟酒。那酒液在月光的映照下,閃爍著琥珀色的光芒,散發著醇厚的香氣。客人一邊斟酒,一邊叮囑大家盡情暢飲,莫要拘束,定要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