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成仙之路(1 / 3)

周生和成生自年少時起,便一同在那彌漫著墨香的書齋中讀書學習。他們每日相伴,晨曦微露時,便已端坐於書桌前,誦讀詩書,研習經史子集,在知識的海洋裏並肩遨遊。時光悄然流轉,這份同窗之誼如同一棵幼苗,在歲月的滋養下,逐漸成長為參天大樹,根深蒂固,不可動搖,二人也由此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成為了令人稱羨的杵臼之交。

成生家境貧寒,仿若一艘在風雨中飄搖的孤舟,艱難地在生活的浪潮裏前行。家中常常缺衣少食,麵臨著諸多困窘。一年到頭,他都不得不依靠周生的接濟與扶持,才得以勉強維持生活。周生心懷仁善,從未有過絲毫嫌棄,始終如一地對成生伸出援助之手,或是贈予衣物,或是提供食宿,以解成生的燃眉之急。

論及年齡,周生稍長,成生對他敬重有加。這份敬重不僅體現在日常的言行舉止之中,更融入於生活的點滴細節裏。成生總是畢恭畢敬地稱呼周生的妻子為嫂,每一聲呼喚都飽含著真摯的敬意與親近。每逢節日,那是闔家團圓、歡聲笑語回蕩於屋梁的時刻,成生都會如同歸家的遊子一般,準時來到周生家中。庭院裏,他們一同掛起喜慶的燈籠;廳堂中,他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著節日的美食,暢談著古今趣事、人生理想,氣氛熱烈而融洽,真可謂如同一家人般親密無間,毫無隔閡。

然而,命運的軌跡卻在不經意間悄然轉折。周生的妻子在生子後,不幸被病魔奪去了生命,這一變故如同一道晴天霹靂,給周生的生活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使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隨著時間的緩緩流逝,周生漸漸從悲痛的深淵中走出,後續聘娶了王氏。王氏年輕貌美,性格溫婉,她的到來給周生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猶如一抹春風,吹散了籠罩在周生心頭的陰霾。因成生年少,且遵循著傳統的禮儀規範,他深知在未得到正式邀請之前,冒昧拜見王氏乃是不妥之舉,所以未曾請求拜見。

在一個看似平常卻又注定不平凡的日子裏,王氏的弟弟滿懷牽掛與思念,前來探望姐姐。周生心中歡喜,為了表達對小舅子的盛情款待,他精心籌備,設宴於內寢。內寢之中,布置得典雅精致,桌椅擺放整齊,珍饈佳肴擺滿了一桌,酒香四溢,彌漫在整個房間。

恰逢成生到來,家人趕忙前去通報。周生聽聞,滿心歡喜,坐在席上便命人邀請成生入內。然而,成生卻堅守著自己內心的原則與底線,他深知內寢乃是周生與家人私密相處之所,自己作為外人,不便涉足。於是,他毫不猶豫地不肯進入,毅然告辭離去。周生見狀,急忙追出,他的腳步匆匆,眼神中透露出焦急與懇切。在庭院中,周生終於追上了成生,他一把拉住成生的手臂,言辭誠摯地將其拉回。隨後,周生迅速吩咐仆人將宴席移至外舍,重新擺上美酒佳肴,試圖以這份熱情來化解成生心中的顧慮。

剛剛在外舍坐下,還未來得及暢敘友情,就有人神色慌張地稟報說別業的仆人被邑宰重笞。原來,在此之前,黃吏部家的牧童放牛時,肆意放縱,致使牛群踐踏了周生的田地。那片田地本是周生心血之所係,肥沃的土地上,莊稼茁壯成長,正孕育著豐收的希望。如今卻被牛群踐踏得一片狼藉,幼苗倒伏,泥土翻亂。周生的仆人見狀,自然是心急如焚,趕忙上前與牧童理論。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吵之聲越來越大,引得周圍的村民紛紛側目。牧童自恃有主人撐腰,心中毫無懼意,竟惡語相向。隨後,他索性跑回去告知主人,黃吏部聽聞此事後,怒發衝冠,依仗著自己的權勢,不容分說地捉拿周生的仆人送官。在那公堂之上,本應是公正廉明之所,然而,在權勢與金錢的陰影籠罩下,仆人卻未能得到公正的審判,被無情地笞責。那一道道笞痕,仿佛是刻在周生心頭的傷痛,令他怒火中燒。

周生詢問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後,頓時怒目圓睜,額頭上青筋暴起,氣憤填膺地怒吼道:“黃家的牧童怎敢如此!他的先輩曾為我祖父服役,昔日裏對我家恭敬有加。如今他們剛剛得誌,便如此忘恩負義,目中無人了嗎!”周生的聲音在房間裏回蕩,充滿了憤怒與不甘。他的身軀微微顫抖,雙手緊緊握拳,仿佛下一刻就要衝出去與黃家理論。

成生在一旁目睹周生的憤怒,心中焦急萬分。他深知周生此去必然會引發一場更大的風波,在這強梁橫行、黑白顛倒的世界裏,他們勢單力薄,難以與黃家及官府相抗衡。於是,他連忙阻攔在周生身前,張開雙臂,眼神中滿是擔憂與勸解之意。成生苦口婆心地勸說道:“這是個強梁橫行的世界,你難道還看不明白嗎?如今的世道,早已不是是非分明的太平盛世。那些官員們,半數如同不拿武器的強盜一般,他們隻認權勢與金錢,哪裏會在乎我們這些平民百姓的冤屈。你若此時去找黃家理論,無異於以卵擊石,隻會給自己招來更大的災禍。”成生的聲音誠懇而急切,他試圖用自己的話語喚醒周生的理智。

然而,周生此刻已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對成生的勸阻充耳不聞。他的心中隻有對黃家的仇恨與對仆人被冤屈的不平,一心隻想為自己討回公道。成生見周生不聽勸阻,心中越發焦急。他深知此事的嚴重性,若周生真的衝動行事,必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於是,他再三勸諫,言辭愈發懇切,甚至不惜流下眼淚。那淚水順著他的臉頰滑落,滴落在地上,濺起一朵朵微小的水花。成生的哭聲中充滿了無奈與痛心,他為周生的固執而無奈,為他們可能麵臨的命運而痛心。在成生的苦苦哀求下,周生這才漸漸冷靜下來,暫且作罷。

但周生的憤怒並未就此消散,如同燃燒在他心中的一團烈火,始終在熊熊燃燒。整個夜晚,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腦海中不斷浮現出仆人被笞責的慘狀,以及黃家那囂張跋扈的嘴臉。他的心中充滿了不甘與怨恨,對黃家的仇恨如同一顆種子,在黑暗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直到天亮,周生望著窗外漸漸升起的朝陽,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他對家人說道:“黃家欺我,此乃我之仇怨,我絕不會輕易放過他們。但我也明白,如今不可莽撞行事。那邑令乃是朝廷命官,並非勢家的私人官,縱使雙方有爭執,也需雙方到場對質,何至於像狗一樣聽從主人的指使?我要呈文狀告黃家的牧童,看他如何處置。我就不信,這世間還沒有公理存在!”周生的眼神堅定而決然,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股不屈的精神。

家人在一旁聽聞周生的話,也都紛紛義憤填膺。他們對黃家的所作所為早已心懷不滿,此刻見周生決心為仆人討回公道,便在一旁你一言我一語地慫恿。有的說黃家太過霸道,絕不能姑息;有的說一定要讓黃家知道他們的厲害。在家人的慫恿下,周生心中的信念愈發堅定,於是決定告狀。他滿懷信心地拿起筆,將黃家的惡行一一寫在狀紙上,言辭犀利,條理清晰。隨後,他親自將狀紙遞交到邑宰處,心中期待著邑宰能夠公正審判,還他們一個公道。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世間的黑暗遠比他想象的更為深沉。邑宰接過狀紙,僅僅看了一眼,便臉色一沉,將狀紙撕裂扔棄。那撕裂的聲音在寂靜的公堂中格外刺耳,仿佛是對周生希望的無情粉碎。周生見狀,頓時憤怒到了極點。他的雙眼通紅,直視著邑宰,言語中忍不住冒犯了邑宰。邑宰惱羞成怒,他身為一方官員,平日裏習慣了高高在上,哪裏容得下周生的冒犯。於是,他當即下令,將周生逮捕入獄。周生被衙役們強行帶走,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憤怒與絕望,望著那漸漸遠去的天空,心中五味雜陳。而這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也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千層浪,徹底改變了周生和成生的命運軌跡……

辰時的陽光剛剛灑向大地,柔和的光線透過淡薄的雲層,輕輕地落在城鎮的街巷之間。成生像往常一樣,邁著輕快的步伐前往周生的住所,準備與好友暢敘一番。他的心中滿是期待,腦海裏還在思索著近日讀書的心得,想要與周生分享探討。然而,當他踏入周生家門的那一刻,一種異樣的寂靜撲麵而來。往常總是熱情相迎的仆人不見蹤影,整個庭院顯得格外冷清。成生心中隱隱湧起一絲不安,他加快腳步走進屋內,四處尋找,卻始終不見周生的蹤跡。

在焦急的詢問下,家人才戰戰兢兢地告知他周生進城訴訟之事,以及隨後被邑宰囚禁在牢獄之中的噩耗。成生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的雙眼瞪大,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短暫的驚愕之後,焦急與憤怒湧上心頭,他心急如焚,轉身便朝著城中飛奔而去。一路上,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周生可能遭遇的種種慘狀,腳下的步伐也越發急促,帶起一陣塵土。

當他氣喘籲籲地趕到牢獄時,卻被無情地阻攔在門外。那堅固的牢門緊閉著,冰冷的鐵鏈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仿佛在向他宣告著絕望。成生急得在牢門外來回踱步,雙手不停地搓著,額頭上冒出豆大的汗珠,卻一時無計可施。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助與焦慮,望著那高聳的圍牆,心中滿是對好友的擔憂。

與此同時,在那陰暗潮濕的牢獄之中,周生正遭受著非人的折磨。原來,當時恰好捕獲了三名海寇,邑宰與黃家狼狽為奸,暗中賄賂囑托他們,妄圖將周生誣陷為同黨。在那公堂之上,海寇們按照事先的串供,信口雌黃,汙蔑周生與他們勾結,犯下種種罪行。周生憤怒地大聲辯解,然而卻無人理會。依據這些惡意編造的供詞,周生被革除了功名,曾經的榮耀與地位瞬間化為烏有。隨後,他便被拖入刑訊室,遭受嚴刑拷打。獄卒們手持皮鞭、棍棒,無情地抽打在他的身上,每一下都帶起一道血痕。周生的慘叫聲在牢獄之中回蕩,令人毛骨悚然。他的身體在痛苦中顫抖,心中充滿了對這黑暗世道的怨恨與不甘。

成生在牢門外四處奔走,求爺爺告奶奶,想盡一切辦法,終於得以入獄探望。當他看到周生的那一刻,淚水奪眶而出。隻見周生衣衫襤褸,滿身傷痕,原本英俊的麵容此刻憔悴不堪,眼神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二人相顧無言,唯有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心中滿是淒苦辛酸。他們緊緊地握住彼此的手,仿佛在這黑暗的世界中抓住了唯一的希望。

在短暫的沉默之後,周生長歎一聲,虛弱地說道:“我身係重獄,如今如同鳥兒被困在籠中,失去了自由。雖有弱弟,可他生性膽小怕事,也隻能為我送來囚飯罷了。這冤屈難道就隻能如此忍受嗎?”成生聽後,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他用力地握住周生的手,眼神堅定地說道:“這是我的責任。朋友有難而我不急於相救,還算什麼朋友!你放心,我就算拚上這條性命,也要為你討回公道。”周生望著成生堅定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那是在絕望中看到的一絲希望之光。

成生深知,要想救周生,唯有叩闕伸冤,向皇帝訴說這世間的冤屈。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周生的弟弟聽聞成生的計劃,匆匆趕來為他送行,並送上一些盤纏以助他路途之需。然而,當他趕到時,成生早已離去多時。那空蕩蕩的道路上,隻留下他孤單的身影,望著遠方,心中默默為成生祈禱。

成生一路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抵達了京城。然而,京城雖大,卻讓他感到無比的迷茫與無助。他四處打聽,想要尋找門路告狀,卻屢屢碰壁。那些達官貴人的府邸門前,守衛森嚴,對他這個來自遠方的落魄書生不屑一顧。成生的心中充滿了無奈與絕望,但他並未放棄。

相傳皇帝即將出宮狩獵,成生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機會。他預先隱匿在木市之中,那堆積如山的木材成為了他最好的掩護。他的心跳急速加快,雙手緊緊地握成拳頭,緊張地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不久,皇帝的車駕浩浩蕩蕩地經過。成生瞅準時機,猛地從木市中衝出,伏地痛哭哀號。他的聲音悲切而響亮,飽含著對好友的深切同情與對這黑暗世道的強烈控訴。皇帝被他的哭聲所吸引,下令停下車駕。成生鼓起勇氣,將周生的冤屈一五一十地訴說出來。皇帝聽後,微微皺眉,心中對這起案件產生了疑慮。他下令由驛使押送成生下京,交付部院審理奏報,務必查明真相。

此時,距離周生入獄已經過去了十個多月。在這漫長的時間裏,周生在獄中飽受折磨,精神幾近崩潰。由於海寇的誣陷與邑宰的迫害,他在獄中被迫認罪,被判死刑。那冰冷的判決如同死神的鐮刀,高懸在他的頭頂。部院接到禦批,大為驚駭。他們深知這其中可能隱藏著巨大的冤情,於是重新提審周生。

黃家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驚恐萬分。他們害怕周生翻案,自己的罪行暴露,於是又開始謀劃新的陰謀。他們不惜重金賄賂監獄看守,指使他們斷絕周生的飲食,妄圖以此來讓周生死於獄中,殺人滅口。周生的弟弟前來送飯探問,卻被看守們無情地阻攔拒絕。他眼睜睜地看著哥哥在獄中受苦,卻無能為力,隻能在牢門外痛哭流涕,那絕望的哭聲令人心碎。

成生在得知周生的困境後,又馬不停蹄地為他到部院申訴冤屈。他四處奔走,收集證據,尋找證人,不辭辛勞地為周生辯護。在他的努力下,周生才得以被重新提審。然而,此時的周生由於長時間的饑餓,身體已經極度虛弱,奄奄一息。他躺在地上,連抬起手指的力氣都沒有,眼神中充滿了對生存的渴望與對成生的感激。

部院台官在審理過程中,發現了監獄看守的種種惡行,頓時大怒。他們下令杖斃了監獄看守,以儆效尤。黃家看到事情敗露,更加害怕。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交納了數千兩黃金,囑托部院為周生開脫。在金錢與權勢的誘惑下,部院最終做出了妥協,周生得以朦朧獲免死罪。而邑宰則因枉法被判處流放。雖然這並非是一個完全公正的結果,但在這黑暗的世道中,也算是暫時保住了周生的性命。成生望著這來之不易的結果,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他們與這黑暗勢力的鬥爭還遠遠沒有結束……

曆經磨難的周生,終於在成生的不懈努力下,被釋放歸鄉。當他踏出牢獄的那一刻,陽光灑在他的臉上,那溫暖的光線讓他有了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那清新的空氣湧入肺部,仿佛在告訴他,自由的味道是如此美好。周生望著身旁的成生,心中滿是感激與愧疚。感激他在自己最危難的時刻不離不棄,奮力相救;愧疚自己當初的衝動,給成生帶來了如此多的麻煩。

回到家鄉後,周生對成生更加肝膽相照。他們之間的情誼,經過這場官司牢獄之災的洗禮,變得更加堅不可摧。成生則在經曆了這一係列的變故後,對世態人情心灰意冷。他看透了這世間的黑暗與不公,人心的險惡與貪婪。曾經那個懷揣著理想與抱負,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少年,如今已被現實磨去了棱角,隻剩下一顆疲憊而又渴望寧靜的心。

於是,成生邀請周生一同歸隱。他向往著那遠離塵世喧囂的山林生活,在青山綠水之間,尋找內心的寧靜與安寧。然而,周生卻沉溺於年輕的妻子。他的妻子王氏溫柔貌美,善解人意,在周生最痛苦的日子裏,給予了他無盡的安慰與陪伴。周生對她眷戀有加,舍不得離開她去過那清苦的歸隱生活。成生常因此取笑他,笑他被兒女情長所牽絆,無法超脫塵世。但成生雖未明言,可他歸隱之意甚是堅決。他的心中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不會輕易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