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任正非發表講話端正了企業研發人員的創新態度,並召開了一場由全體員工參加的“反幼稚”運動大會。在會上他再三強調,企業的創新必須始終以市場為導向。在技術上,盲目創新和過度創新都是不可取的。技術並非越先進越好,其先進性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消費者為目標。
否則,會導致產品的技術“過剩”,在市場上未必會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在會議結束前,任正非將所有作廢的板材作為獎金全部發放給了那些導致失誤的研發人員,要求他們擺在自家的客廳裏,時刻提醒自己:因為研發、設計的幼稚,導致公司遭受了多麼大的損失。
在此基礎上,華為曾製定一條硬性規定:為了避免研發人員隻追求技術先進而缺乏對市場的敏感,每年研發部門必須安排5%的研發人員轉做市場。同時有一定比例的市場人員轉做研發。久而久之,華為逐漸形成了一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實用文化。事實上,華為大多數獲得市場成功的產品,並不是憑借技術的先進性,而是依靠其受市場歡迎的實用性。
華為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有某些廠家的設備,由於在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可擴充性,導致該設備成為“孤島”,無法與後來的設備融合,無法更新,這樣的設備,除了報廢,沒有別的辦法,這顯然造成了大量浪費。
在華為公司內部也一樣,由於很多技術的研發平台都是一樣的,如果各項技術的研發過程沒有充分溝通,沒有做到資源共享,就很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因此,任正非要求華為盡快建立起功能強大的資料共享平台,及時保存各種研發資料,更新各種信息。在技術研發中,要充分考慮到該技術的可延續性,以及可擴充性,以免成為沒有發展潛力的技術。
“技術市場化,市場技術化”是指技術的創新要適應市場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更新越來越快,對技術公司來說,貼近市場進行研發是必需的,但問題是技術進步得如此之快,以致市場化的步伐遠遠落在後麵。如果一個技術不能轉化成產品,也就隻能由研發人員自娛自樂了;而且即使轉化成產品,也未必會被廣泛采用,因為更新產品是需要很高的成本的,因此西方國家普遍還是使用不那麼先進的設備。
拓展透析
2000年,在美國納斯達克股市上市的高科技企業銥星公司宣布破產就是因為技術先進而市場尚未成熟,導致成本過高、市場競爭力下降的一個典型例子。銥星係統使用的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為此銥星公司還獲得了1998年度《大眾科學》雜誌年度100項最佳科技成果獎中的電子技術獎。但相對於當時普遍流行的移動電話技術,該係統在技術上存在著手機過重、信號不穩定等問題。而為了開發維護這一技術,銥星公司投入了50多億美元,花費了每月4000萬美元的財務費用。高成本的技術導致銥星手機定價高昂,得不到用戶的支持,銥星公司空有超前的技術,卻吸引不到消費者,最終隻能麵對破產的結局。
在企業實際的經營發展中,最好的技術、最好的研發固然是其核心競爭力的表現,但缺乏市場營銷的產品很難轉化為市場需求,產品投放市場後如果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同,造成了滯銷的情況,導致巨額的研發和生產資金難以收回,勢必會在很大程度上使企業遭受損失,甚至影響企業的品牌形象以及長遠發展。因此建議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研發的同時,注意以下事項:
首先,切忌盲目追求技術領先。
即使在新產品開發至關重要的高科技行業,技術領先策略也未必是取得商業成功的唯一要素。相反,企業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最經濟地確定、獲取並整合某項技術,縮短產品開發周期、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次,在成熟領域投入太大精力進行開發沒有太大意義。
一些企業經常會花費時間和精力用於維持過去曾經為本企業帶來競爭力的基礎性舊技術。事實上,競爭對手們大多已經擁有了這些技術,或者可以很容易從市場上獲得該技術,這樣,保持該項技術的領先地位實際上已經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