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線員工在毛生江的帶領下,麵對一個又一個困難,承受著一次又一次被磨礪的痛苦。1999年,山東代表處實現市場格局均衡化,取得了驕人的業績:銷售目標比1998年增長50%,總銷售額達93億元,回款接近90%。2000年1月18日,毛生江被任命為公司執行副總裁。
拓展透析
危難中,企業要看到光明和希望,要有必勝的信心和豪情,隻有這樣,才能“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這種必勝的精神,與其說是一種信念,不如說是一種狼性、一種不畏強敵的自信!
在麵臨困境、危機四伏的緊要關頭,企業一定要克服畏敵情緒,擁有必勝的信心,這才是戰略決策的關鍵。一個沒有信心的企業是無法在競爭中取勝的,因此,在遇到問題時,企業管理者一定要正確、客觀、公正地估量競爭對手的實力,切不可“長別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更不能盲目自卑、不戰而退,要用必勝的信念為成功殺出一條血路。
不僅僅是企業管理,在短兵相接的戰場上,必勝的信念幾乎是將領們生命的喉嚨,它直接關係到戰爭的勝敗。回顧曆史上那些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無一不閃爍著將領們智慧的火花和豪邁的戰鬥激情。斯巴達用300名勇士的鮮血創造了“溫泉關戰役”以少勝多的奇跡,雖然付出了全軍覆沒的慘重代價,卻為波希戰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使得希臘軍隊唱響了凱旋的讚歌。這樣的奇跡,沒有信念的支撐是無論如何也創造不出來的。
信念就是有著這樣的力量,它能夠使處於逆境中的團隊發揮出超常能量,從而反敗為勝,也能夠讓企業在看似窮途末路的時候殺出重圍,從而走進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第二節)決策不都是對的,需要理解與寬容
隻有相互之間的理解與寬容,才會使我們的政策越來越合理。
一入俄國門,才知道盧布的貶值,花了兩萬盧布租了兩輛手推車,將行李推到大門口,出租車進城一般約40萬~50萬盧布。在七八年前還是0.8盧布換1美元,現在是5000盧布換一美元。經濟轉軌給人民帶來的困難,真是難以想象。使館來車接我們,虞處長在車上給我們介紹,俄羅斯人民在這麼高的通貨膨脹的痛苦中,給了政府很好的理解與支持,仍然彬彬有禮、秩序井然。許多科學家、藝術家、許多高級的知識分子,都一下子變成了窮人,但是他們仍然很樂觀。如果我國因為改革失敗,我們能否對自己的政府充分地理解,給他們一個糾錯的時間。誰也不能保證任何一件事的決策都會是成功的。隻有相互之間的理解與寬容,才會使我們的政策越來越合理。
有人說華為公司從一個小公司發展到今天的規模,是糊裏糊塗、懵裏懵懂地就走過來了,我接受這種說法。這種說法至少減輕了我們高層領導的壓力,不要把我們壓得太厲害了,我們也不是先知先覺的,我們也犯過許多錯誤,包括泡沫化。但是事實上,我們走過了這10年道路,每一次我們看見、預見的困難,和我們解決的措施都剛好和時代的發展同步了、同拍了,所以我們取得了成功了,才會發展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