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睡到半夜,突然來車到貨,不論是很重的蓄電池,還是機櫃,都立即起來,卸完再睡。大多數人以此為家,領料、焊接、組裝、調試、質檢、包裝、吃飯、上廁所,睡覺都在這一層樓上。除了到外協廠及公司總部外,不少人一連幾天都沒下過樓,有時候連外麵天晴天陰,有沒有下雨都不知道。
沒有包裝工段,也沒有搬運及包裝臨時工,設備測好後,臨時叫上在場 的幾個人,不分工人、工段長還是經理,也不分大專、本科還是碩士、博士,大家一起包紙箱,裝入木箱再釘上邊角鐵,然後四五個人一起抬起機櫃箱,裝車發貨。當時華為的員工都開玩笑自稱為“鄉民”,經理就叫“鄉長”。市場部招的新員工,一般都要先到總測工段實習,即先當“鄉民”,經過培訓後,才派出去。美國有著名的“西點軍校”,華為人則自豪地稱這是進華為的“西鄉軍校”。
拓展透析
河南省冬夏棗茶總公司就是由無數創業者並肩奮戰的奉獻精神鑄就而成的。總公司的前身是內黃縣釀酒總廠,1990年,由於經營不善等原因,酒廠一直處於半停產狀態。困境中,王富安臨危受命,成為這個半死不活的企業的當家人。走馬上任後,王富安感覺肩頭重擔在壓,絲毫不敢鬆懈,為了盡早將酒廠扭虧為盈,他帶領整個領導班子日夜奮戰在生產第一線,卻從沒有領過加班費和補助,這種以身作則、任勞任怨的奉獻精神為全廠職工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以至於在企業中形成了一種良好的風氣:職工們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競賽練就了一手過硬的技術;出差在外的購銷人員為了節省資金,在最簡陋的旅館中構思著最宏大的銷售計劃……就這樣,在全廠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工廠當年便扭虧為盈,成為年產1.8萬噸的中國最大的棗肉飲料生產廠家。它的成功,飽含著以王富安為首的新一代領導班子艱苦奮鬥、犧牲小家顧大家的崇高精神。
事實上,當我們翻開中國企業家創業史這浸透著汗水與心血的篇章時,我們就會發現,當今叱吒風雲的巨頭企業中,幾乎沒有哪一個不是經曆了血雨腥風的考驗和艱苦卓絕的奮鬥才崛起的。當年,聯想集團的創始人柳傳誌為了發展壯大聯想,睡車棚、倒彩電、頂風雪、冒嚴寒,用一腔不滅的激情和偉大的自我犧牲精神鑄就了聯想成功的豐碑;巨人集團的創始人史玉柱為了研製M-6401漢卡,艱苦鑽研150天,憑借著20箱方便麵和昏天黑地地工作終於將第二代漢卡研製成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奉獻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發揮巨大作用讓企業轉危為安。現在國內諸多著名企業都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積極倡導包括奉獻精神在內的企業精神,其結果是大大提高了企業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
(第二節)創業的辛苦,隻有華為人懂
我說一聲辛苦了,會讓人淚如雨下。華為人的辛苦,隻有華為人懂。
多年來的含辛茹苦,隻有我們自己與親人才真正知道。一聲辛苦了,會使人淚如雨下,隻有華為人才真正地理解它的內涵。活下來是多麼的不容易,我們對著名跨國公司的能量與水平還沒有真正的認識。現在國家還有海關保護,一旦實現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中國還會剩下幾個產業?為了能生存下來,我們的研究與試驗人員沒日沒夜地拚命幹,拚命地追趕世界潮流,我們有名的“墊子文化”,將萬古流芳。我們的生產隊伍,努力進行國際接軌,不惜調換一些功臣,也決不遲疑地堅持進步;機關服務隊伍,一聽槍聲,一見火光,就全力以赴支援前方,並不需要長官指令。為了點滴的進步,大家熬幹了心血,為了積累一點生產的流動資金,至今絕大部分的員工還住在農民房裏,我們許多博士、碩士,甚至公司的高層領導還居無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