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閑談7(3 / 3)

眾人聞之,皆曰:“是負福之報矣。”此事在當地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在感歎因果報應不爽的同時,也對官府的腐敗與黑暗深感痛心。先姚安公聞之,亦不禁長歎:“甚哉治獄之難也,而命案尤難。有頂凶者,甘為人代死;有賄和者,甘鬻其所親。斯已猝不易詰矣,至於被殺之人,手書供狀雲非是人之所殺,此雖皋陶聽之,不能入其罪也。倘非負約不償,致遭鬼殛,則竟以財免矣。訟情萬變,何所不有!司刑者可據理率斷哉!”此語一出,眾人皆深以為然,對這世間的司法公正與善惡有報有了更深的思考與警醒。

愛堂先生,在這一方土地上乃是頗有名望之人。他生在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習得一身儒雅氣質,且性喜交遊,為人和善,心懷善念,常以助人為樂事,故而在當地深受敬重。

一日,愛堂先生收到友人盛情邀約,前往赴宴。那宴會之處,布置得精致典雅,珍饈美饌擺滿桌席,眾人圍坐,談詩論文,氣氛熱烈非常。愛堂先生置身其中,心情愉悅,與友人推杯換盞,興致愈發高昂,不知不覺間,竟至夜深方覺該是歸家之時。

此時,明月高懸,灑下如銀的光輝,將歸家的道路照得清晰可見。愛堂先生騎在馬背上,微醺的他被夜風吹拂著,隻覺愜意非常,心中滿是對這夜的寧靜的享受。他悠然自得地行進在道路上,思緒還沉浸在宴會上的歡聲笑語與高談闊論之中。

然行至半途,變故突生。那原本溫順的馬不知為何,忽受驚嚇,長嘶一聲,聲震四野,隨後便狂奔起來。愛堂先生瞬間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驚得酒醒大半,他緊緊抓住韁繩,試圖讓馬停下,可受驚的馬根本不聽使喚。

四周草樹繁茂,在夜風中搖曳不止,仿若無數鬼魅在張牙舞爪。溝塍高低不平,馬匹在疾馳中幾次險些絆倒,愛堂先生在馬背上東倒西歪,險象環生。他的心跳急劇加速,心中暗叫不好,如此下去,怕是要命喪於此。他的腦海中閃過家中親人的麵容,閃過自己未竟的事業與抱負,恐懼與絕望漸漸湧上心頭。

馬依舊在狂奔,愛堂先生的身體隨著馬的顛簸而劇烈搖晃,他感覺自己隨時都可能被甩落馬下,摔得粉身碎骨。他拚命地想要穩住自己的身形,同時眼睛也在焦急地尋找著能夠讓馬停下來的方法或助力。

就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時刻,俄有人自道左出。其身形仿若鬼魅般飄忽,卻又透著一股莫名的沉穩。隻見他身形一閃,一手精準地挽住馬轡,那馬瞬間便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不再狂奔,前蹄在地上刨了幾下後,便安靜了下來。與此同時,另一隻手迅速將愛堂先生從馬上掖下,動作一氣嗬成,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

待愛堂先生站定,驚魂未定之時,他才得以看清眼前之人。隻見這人穿著一襲黑衣,麵容雖看不太真切,但能感覺到一股正氣。那人輕聲說道:“老母昔蒙拯濟,今救君斷骨之厄也。”愛堂先生剛欲開口詢問其姓名,卻轉瞬之間,那人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隻留下愛堂先生獨自在原地,滿心的疑惑與詫異。

愛堂先生環顧四周,試圖尋找那人離去的蹤跡,可四周除了隨風搖曳的草樹,再無其他。他心中充滿了疑問,自己究竟何時救助過老婦?為何對此毫無印象?這神秘之人又到底是誰?是鬼是神?還是其他什麼?

愛堂先生自憶生平,搜腸刮肚,將自己過往的經曆一一在腦海中梳理,卻未有救助老婦之事。他在原地呆立良久,心中的疑惑如亂麻般糾結纏繞。他不禁暗自思忖,難道這便是佛經所謂無心布施,功德最大者歟?可自己這無心之舉到底是什麼?又為何會換來今日的救命之恩?

此事如同一團迷霧,縈繞在他心頭,久久不散。此後,愛堂先生每逢與人談及此事,皆感慨萬千。他對這世間的因果循環與善念福報有了更深的敬畏與思索。他開始更加留意身邊之人的困苦,隻要有機會,便會伸出援手,無論大小善事,都盡心盡力去做,隻盼能多積善德,也希望能再次遇見那神秘之人,解開心中的謎團。而他的這段經曆,也在當地漸漸傳開,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奇聞軼事,讓更多的人對因果報應與善有善報的道理有了深刻的認識與感悟,也使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更加崇尚善良與德行,風氣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