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閑談7(2 / 3)

在杜林鎮,生活著一位名叫張福的貧苦之人。他出身於一個普通的農家,家中幾畝薄田難以維持生計,為了讓家人能夠勉強糊口,張福不得不以負販為業。每日,他都會挑著那裝滿小物件的擔子,穿梭於杜林鎮的大街小巷,用他那憨厚的笑容和樸實的吆喝聲,努力售賣著貨物,隻為換取那微薄的收入。

張福生性老實憨厚,不善言辭,他總是默默地承受著生活的壓力。在與人交易時,他從不會耍心眼兒,總是以最公道的價格出售貨物,哪怕自己因此少賺一些,也覺得心安理得。然而,他的這份善良與老實,卻並未得到他人的尊重,反而成為了一些人欺辱他的理由。鎮上的一些地痞無賴,常常會在他的攤位前搗亂,不是偷走他的貨物,就是故意刁難他,而張福隻能默默忍受,從不與人爭執。

一日,張福如往常一樣挑著貨物,沿著那熟悉的道路趕路。行至一處狹窄路段時,命運的齒輪開始無情地轉動。與裏豪狹路相逢的那一刻,張福的心中湧起了一股不祥的預感。那裏豪,乃是杜林鎮出了名的惡霸,仗著家中有錢有勢,平日裏橫行霸道,無惡不作。他看到張福擋了自己的路,頓時怒目圓睜,眼中閃爍著凶狠的光芒。二話不說,裏豪揮舞著手中的馬鞭,朝著張福撲了上去。張福驚恐地瞪大了眼睛,還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就被裏豪狠狠地推墮石橋下。

時逢寒冬,河麵上的冰剛剛結成,那冰棱尖銳如鋒刃,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冰冷的寒光。張福重重地摔落在冰麵上,隻聽一聲慘叫,他的顱骨破裂,鮮血如泉湧般噴出,瞬間染紅了冰麵。他躺在那裏,痛苦地呻吟著,僅奄奄存一息。路過的行人看到這一幕,紛紛驚恐地捂住了眼睛,卻沒有人敢上前施救,因為大家都懼怕裏豪的權勢。

裏胥,本應是維護鎮上治安、公正執法的人,然而在杜林鎮,他卻與裏豪狼狽為奸。看到張福的慘狀,他心中沒有一絲憐憫,隻有如何袒護裏豪的盤算。為了幫助裏豪逃脫罪責,裏胥毫不猶豫地遽聞於官。而那負責此案的官員,亦是個貪婪無比的貪官。他在聽聞此事後,心中暗自竊喜,看到了從裏豪處獲取巨額財富的機會。於是,他立刻下令,獄事頗急,意圖將張福屈打成招。

張福被帶到官府後,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官府的衙役們對他嚴刑拷打,皮鞭如雨點般落在他的身上,打得他皮開肉綻。張福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且家中尚有老母幼子無人照料,心中暗自悲苦。他明白,在這個黑暗的世道裏,自己根本無法與權勢抗衡。為了家人能夠活下去,他偷偷遣母前往裏豪處,言辭懇切地說道:“君償我命,與我何益。能為我養老母幼子,則乘我未絕,我到官言失足墮橋下。”裏豪為了能夠順利脫罪,當下毫不猶豫地諾之。

張福雖然隻是一個貧苦的小販,但他粗知字義,心中也有著自己的一份倔強。盡管重傷在身,疼痛難忍,每一次移動都像是在遭受萬箭穿心之痛,但他還是強忍著劇痛,尚能忍痛自書狀紙。他在狀紙上詳細地描述了自己“失足墮橋下”的經過,其生供鑿鑿,讓人看不出絲毫破綻。官吏們在審閱狀紙時,雖心有疑慮,卻也無如何也。他們知道,這背後定有隱情,但在裏豪的賄賂和權勢的威壓下,他們選擇了視而不見。

不久,張福終因傷勢過重,在無盡的痛苦和絕望中含恨而死。他的死,沒有引起官府的絲毫愧疚,也沒有讓裏豪受到任何懲罰。張福的老母和幼子,隻能在悲痛中默默哭泣,他們失去了家中的頂梁柱,未來的生活充滿了黑暗和迷茫。

然張福死後,裏豪竟背信棄義,公然負約。他仿佛忘記了自己曾經對張福許下的承諾,對張福的老母和幼子不聞不問,任由他們在貧困和苦難中掙紮。張福之母悲憤交加,她無法接受這樣的不公,於是屢控於官,希望官府能夠為兒子主持公道。可終究因張福生前供詞有據,官府以種種理由推脫,不能為其主持公道。

那裏豪此後依舊逍遙法外,橫行鄉裏。他更加肆無忌憚地欺壓百姓,搶奪他們的財物,破壞他們的家庭。眾人皆敢怒不敢言,隻能在心中默默詛咒他,希望有一天他能夠得到報應。

直至一日,裏豪乘醉夜行,行至那座石橋之上。或許是張福的冤魂作祟,原本平靜的夜晚突然刮起了一陣狂風,風中似乎夾雜著張福的冤屈和憤怒。裏豪的馬受到了驚嚇,突然長嘶一聲,前蹄高高揚起,隨後馬忽蹶,裏豪徑直墮橋而死。他的身體重重地摔落在橋下的冰麵上,與張福當初的遭遇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