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午夜奇事2(3 / 3)

後來,山西商人在整理箱篋時,發現箱中少了百金,可那鎖封標記卻皆完好如初,他心中疑惑,卻又無從質問。他仔細檢查著箱子,翻來覆去,卻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更奇怪的是,他還丟失了一件珍貴的狐皮半臂。那狐皮半臂柔軟光滑,毛色純正,是他花重金購得,平日裏極為珍視。在箱篋之中,卻多出了一張質票,上麵所題的錢數恰為二千,與楊姓之人那日置酒所用之數大致相符。此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楊姓之人本是一位術士,那日隻是故意戲弄他。他回想起楊姓之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才發現其中處處透著玄機與神秘。同舍之人得知此事後,皆在背後竊竊私語,暗自稱快。他們對山西商人的冷漠與忘恩負義本就心懷不滿,如今見他被戲弄,心中自然是幸災樂禍。山西商人自覺顏麵無存,心中慚沮,沒過多久也收拾行囊,悄然移去,從此便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之中,無人知曉他的去向。他如同一隻受傷的野獸,躲進了黑暗的角落,獨自舔舐著自己的傷口,在悔恨與自責中度過餘生。

蔣編修菱溪,乃是赤崖先生之子。他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受家庭熏陶,對詩詞歌賦有著濃厚的興趣與天賦。他的家中藏書豐富,父親赤崖先生亦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文人雅士,常常教導他吟詩作詞的技巧與意境。在這樣的環境下,蔣編修菱溪常常沉浸在詩詞的世界裏,用筆墨抒發自己的情感與思緒。他的書房中,擺滿了筆墨紙硯,牆壁上掛著曆代名人的詩詞墨寶,每當他走進書房,仿佛置身於一個詩意的王國,靈感便會如泉湧般源源不斷。

一日,夜色如水,明月高懸。蔣編修菱溪獨自一人坐在書房之中,望著窗外的夜空,思緒萬千。他的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情感,靈感突發,揮筆寫下一首《七夕》詩:“一霎人間簫鼓收,羊燈無焰三更碧。”此詩描繪出七夕佳節過後,人間的熱鬧喧囂瞬間消散,隻剩下那羊脂燈微弱的光芒在三更之夜搖曳,映照出一片碧綠幽冷的景象,意境頗為清幽孤寂。詩中的每一個字都仿佛蘊含著他內心深處的情感與思考,展現出他獨特的文學視角與細膩的情感表達。

又有一次,中元節來臨。中元節,本就是一個充滿神秘與陰森氛圍的節日。蔣編修菱溪在這一天,漫步於街頭巷尾,看著人們祭祀祖先的場景,心中有感而發,作下《中元》詩:“兩岸紅沙多旋舞,驚風不定到三更。”詩中刻畫了中元節時,兩岸紅沙在風中旋舞,那陣陣驚風呼嘯不停,直至三更時分,營造出一種陰森詭異的氛圍。他用生動的筆觸,將中元節的獨特景象與神秘氣息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讀來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那股來自陰間的寒意與神秘力量。

赤崖先生偶然間讀到兒子的這兩首詩,心中不禁一驚,愀然變色道:“何忽作鬼語。”他從這詩中隱隱感覺到一股不祥的氣息,仿佛兒子的詩作中透著與鬼神相近的幽冷與神秘。他深知詩詞乃是詩人內心世界的反映,兒子的詩中出現如此詭異的意象與意境,絕非偶然。果不其然,不久之後,蔣編修菱溪便英年早逝。他的離去,如同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打破了家庭的平靜與幸福。家人悲痛欲絕,朋友扼腕歎息。故而劉文定公在為其遺稿作序時,感慨萬千地寫道:“就河鼓以陳詞,三更焰碧;會盂蘭而說法,兩岸沙紅。詩訐先成,以君才過終軍之歲;誄詞安屬,顧我適當騎省之年。”這序文之中,既有對蔣編修菱溪才華的讚賞,歎其年少便有出眾詩才,卻不幸早逝;又飽含著對他的深切悼念之情,字裏行間流露出無盡的惋惜與哀傷。那序文仿佛是一座橋梁,連接著生者與死者,讓後人能夠透過文字,感受到蔣編修菱溪短暫而又充滿才華的一生,以及他離去後所留下的無盡遺憾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