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呂洞賓(1 / 2)

呂洞賓是中國道教史上最富魅力的“活神仙”之一,也是八仙的核心人物。自宋代以來,他在民間始終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如果要選出一位在民間影響最大的道教神仙,恐怕非呂洞賓莫屬。中國道教史上能與他相媲美的道士,大概隻有邱處機、張三豐等寥寥數人。呂洞賓不僅在道教中地位極高,被全真道奉為祖師之一,在八仙中他也是最富傳奇色彩的一個。

八仙的組合,並非流傳有序的道派,而是由元、明時期的文人通過“拉郎配”組合而成的。他們本來東一個,西一個,要把這些人湊成一套班底,必須要有一個中心人物,而這個中心人物,毫無疑問就是呂洞賓。為什麼這樣說呢?理由很簡單,因為呂洞賓是與其他七仙聯係最多的一個。在流傳至今的所有八仙故事中,八仙中互有師徒關係最多的就是呂洞賓,其次才是鍾離權。其他幾位要麼是“單線聯係”,要麼互不相幹。在元代的傳說中,呂洞賓是李鐵拐的師父,可到了明代,李鐵拐反倒成了他的師公。鍾離權在元代已被公認為呂洞賓的師父,可能正是靠這層關係,他才躋身八仙之列。何仙姑是呂洞賓的門徒,曹國舅和韓湘子則是呂洞賓和鍾離權共同度化的。連一度進入八仙行列的劉海蟾,也是呂洞賓的弟子。所以,八仙的中心人物就是呂洞賓,通過他的穿針引線,才逐漸組成八仙這個小團體。

呂洞賓是何時人?籍貫是哪裏?出身履曆如何?由於傳說太多,這些問題至今沒有定論。雖然很多人認為呂洞賓是唐代人,卻沒有給出讓人信服的依據。有關呂洞賓其人其事的記載,在唐代文獻中還沒發現一條 。至北宋初年,才開始出現呂洞賓的傳說,其流傳範圍也局限在道教內部和民間某些地區,在北宋中葉以前,他的大名尚未廣為人知,當時還鬧出了朝廷緝捕呂洞賓的笑話。

《宋人軼事彙編》引《默記》稱,北宋仁宗年間有個叫李教的術士,學了一些旁門左道,常與一群惡少結伴胡作非為。一天,他來到一家妓院,在牆上大筆一揮,寫上“呂洞賓、李教同遊”數字,讓人以為他是活神仙。後來王則在貝州造反,他聽說李教道術最高,便聲稱李教是自己的軍師。朝廷也聽說李教有妖術,又在妓院中見到李教所題之字,立馬貼出告示,追捕李教和呂洞賓二人。平定王則的叛亂後,才知道王則根本沒有一個叫李教的軍師,但仍令人追捕呂洞賓,直至知道沒有呂洞賓這個人,才收回追捕令。到了北宋後期和南宋初期,呂洞賓名聲漸大,頻頻見諸記載,僅南宋洪邁的《夷堅誌》就載有他的故事數十條之多,但仍眾說紛紜,各執一端。有的說他是唐蒲州永樂縣人,有的說他是京兆人,有的說他是嶽陽人,還有人說他是九江人。至於他的身世,也有幾種說法。金末元初文壇盟主元好問所編《唐詩鼓吹》收有呂洞賓詩一首,郝天挺在注解中說:“洞賓名岩,京兆人。鹹通中及第,兩調縣令。值巢賊亂,移家歸終南。得道,莫測所往。”“鹹通”是唐懿宗時的年號,如果呂洞賓當年考上進士,也算是春風得意了。但多數研究者不同意郝天挺此說,傾向於認為他是科場失意的落第秀才,因仕途無望才走上修仙之路。

從元代開始,被全真教奉為祖師之一的呂洞賓名震朝野,不僅被民間萬眾崇拜,連朝廷也極力推崇,他的家世自然也要顯赫起來。《曆代神仙通鑒》稱,呂洞賓生於官宦世家,其祖父呂渭官至禮部侍郎,其父呂讓曾當過太子右庶子和海州刺史。《列仙全傳》稱,呂洞賓生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時,出生時異香滿室,天樂浮空,一白鶴自天而下,飛入其母床帳中就不見了。未滿周歲時馬祖見到他,說:“此兒骨相不凡,自是風塵外物,他時遇廬則居,遇鍾則扣,留心記取。”預言呂洞賓將來會在廬山遇見真人,還會與鍾離權結緣。據說呂洞賓少年時十分聰明,能日記萬言,出口成章。成年後身高八尺二寸,臉色淡黃,有些小麻子,三綹髭須,喜戴華陽巾,穿白長衫,係一條黑布帶,長得有些像張良,又有些像司馬遷。張良的樣子,《史記》有記載,稱張良“狀貌如婦人好女”。而古代留傳下來的司馬遷像,就是一副書生模樣。由此看來,呂洞賓的模樣應該頗為英俊,加上身材修長,肯定風度翩翩。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呂洞賓像,估計就是根據這些描述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