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葛玄(3 / 3)

刹那間,風雲突變,原本晴朗的天空烏雲密布,如墨染一般。天地瞬間晦冥,狂風呼嘯而起,吹得眾人衣衫獵獵作響。俄頃,豆大的雨點如傾盆之勢灑落,轉瞬便成大雨流注,中庭積水尺餘,水流潺潺。眾人見此,先是驚愕,繼而歡呼雀躍,紛紛跪地,感恩上蒼。

大帝見葛玄祈雨有應,心中大喜,又突發奇想,問道:“水寧可使有魚乎?”葛玄點頭,神色自若,再次提筆書符,而後輕輕擲於水中。眾人注目凝視,須臾,水麵泛起漣漪,有大魚百許,頭亦各長一二尺,搖頭擺尾,穿梭遊動於水中,鮮活靈動。大帝又問:“可食乎?”葛玄應道:“可。”大帝遂命人撈取烹治,待魚上桌,眾人品嚐,果真是真魚無異,肉質鮮美。

葛玄傳奇之舟行遇浪與子胥之遇

風和日麗,葛玄隨大帝乘船出遊,江上波光粼粼,景色宜人。眾人歡聲笑語,沉浸在這難得的悠閑時光之中。

豈料,天有不測風雲,驟然間狂風大作,江麵巨浪滔天。百官所乘船隻,無論大小,皆在狂風巨浪中劇烈搖晃,許多船隻瞬間被洶湧的波濤吞沒,眾人紛紛落水,呼救聲此起彼伏,場麵一片混亂。葛玄所在之船亦未能幸免,在波濤中劇烈顛簸後,終於不堪重負,漸漸沉淪,消失在茫茫江水之中。

大帝見狀,心急如焚,登上高處極目遠眺,四處搜尋葛玄蹤跡,同時命人全力鉤船救援。然而,江水茫茫,哪裏還有葛玄的影子。眾人皆以為葛玄已遭不測,大帝亦長歎一聲,惋惜道:“葛公有道,亦不能免此乎!”

就在眾人悲痛絕望之時,一夜已經過去。忽然,葛玄竟從水中緩緩升起,如仙人踏波而來。他身姿瀟灑,麵色如常,竟似毫無損傷,且尚有酒色殘留於麵,仿佛剛剛經曆的並非一場生死劫難,而是一場尋常酒樂之會。

葛玄上岸後,急忙向大帝謝罪道:“昨因侍從陛下,行至江心,不想伍子胥現身。他強邀我至其處,盛情難卻,我卒不得舍去。故而勞煩至尊在此久候,擔憂焦慮,實乃臣之罪過。”眾人聽聞,皆驚愕不已,對葛玄的神奇經曆嘖嘖稱奇,亦對那伍子胥與葛玄之間的奇妙相遇充滿遐想與敬畏。

葛玄傳奇之道間奇飲與刺樹流泉

葛玄性喜雲遊,常漫步於山川之間,感悟天地自然之道。一日,行於道間,忽逢親友,便攜其於樹下暫歇。此時烈日高懸,眾人皆感口渴難耐。葛玄見狀,微微一笑,信手折下一根草莖,輕刺身旁大樹。神奇之事隨即發生,那大樹竟似被喚醒的靈物,汁液如泉湧般汩汩流出,清澈透明,且散發出陣陣清香。葛玄不慌不忙,以杯器承接,汁液流入杯中,不多時便滿。眾人依次飲用,隻覺其味甘美,如飲佳釀,入口清爽,令人回味無窮,幹涸的喉嚨瞬間得到滋潤,精神亦為之一振。

葛玄興致頗佳,又取來土石草木,置於眾人麵前,口中念念有詞,而後示意眾人以此下酒。眾人雖滿心疑惑,卻對葛玄深信不疑,依言而行。待將土石草木放入口中,竟覺其味化為鮮美鹿脯,肉質鮮嫩,嚼勁十足,滋味醇厚。眾人驚歎不已,紛紛稱奇。

葛玄又將杯置於樹下,再次以草刺樹,汁液依舊流淌如注,直至杯滿方止。旁人見此神奇,好奇心大起,亦欲效仿。然而,無論他們如何嚐試,那樹卻如沉睡不醒一般,汁液再也不肯流出分毫。眾人愈發對葛玄的神通欽佩有加,深知此乃仙人妙法,非凡人所能企及。

葛玄傳奇之佯死脫身與屍解仙逝

葛玄聲名遠揚,慕名來訪者絡繹不絕。一日,有一人執意邀請葛玄前往其處,葛玄心中不願,奈何此人苦苦相求,糾纏不休,葛玄無奈,隻得勉強隨其而去。

行至數百步,葛玄忽覺腹痛難忍,表情痛苦扭曲,遂止步臥地。眾人驚慌失措,圍聚上前查看。卻見葛玄狀況愈發慘烈,須臾之間,竟身首異處,頭顱滾落一旁,四肢亦紛紛斷裂,鮮血四濺,令人毛骨悚然。緊接著,其身軀迅速臭爛,蛆蟲滋生,惡臭彌漫,眾人見狀,驚恐萬分,紛紛掩鼻後退,不敢再近前一步。

邀請之人嚇得魂飛魄散,匆忙奔往葛玄家中報信。待其趕到,卻見葛玄安然無恙,正在堂上與人交談。此人以為自己撞見了鬼,嚇得渾身顫抖,不敢言語,轉身便往回跑,欲再看個究竟。待他回到葛玄“死亡”之處,卻發現那恐怖的屍身早已消失不見,隻留下一片空地,仿佛之前的一切隻是一場虛幻的噩夢。

原來,葛玄早已預知此次出行會有紛擾,故而施展仙法,佯裝死亡以脫身。此後不久,葛玄便對弟子言:“吾為天子所逼留,不遑作大藥,今當屍解,八月十三日日中時當發。”至期,葛玄身著整潔衣冠,步入靜室,安然臥於榻上,氣息漸弱,直至氣絕。然其麵色如生,溫潤祥和,毫無死亡之態。弟子們謹遵師命,於室中虔誠燒香守護。

夜半時分,狂風驟起,其勢凶猛,吹屋折木,聲如雷霆萬鈞,室內燭火瞬間熄滅,黑暗籠罩。良久,風止雷息,弟子們驚恐地發現,葛玄竟已消失不見,唯見其衣冠整齊地放置床上,衣帶未解,仿佛他已超脫塵世,羽化成仙。問鄰家之人,皆言並未察覺大風,唯有葛玄居所狂風肆虐,周圍籬落樹木皆遭毀壞。

葛玄傳奇之會稽神書與仙緣將盡

葛玄雲遊至會稽,此地山川秀麗,靈氣氤氳。一日,有賈人自中原而來,路過一座古老神廟。那神廟莊嚴肅穆,隱隱散發著神秘氣息。廟中神使主簿現身,手持一封書信,對賈人說道:“欲附一封書與葛公,可為致之?”言罷,主簿將函書輕輕擲向賈人船頭,那書函竟如被施了魔法一般,穩穩釘於船頭,賈人用力拉扯,卻無法取下。

賈人滿心疑惑,卻也不敢怠慢,隻得帶著這封奇異的書信繼續前行。待抵達會稽,賈人立即前往拜見葛玄,將此事詳細稟報。葛玄聽聞,神色平靜,似已有所預感。他緩緩起身,親自來到船頭,抬手輕輕取下書函,那書函入手,葛玄心中便已明了一切。

葛玄返回居所,對弟子張大言說道:“吾為天子所逼留,塵世紛擾,難以安心煉製大藥,如今仙緣將盡,恐時日無多,八月十三日日中時當發。”言罷,葛玄微微歎息,似對這塵世仍有不舍,又似對即將到來的解脫充滿期待。

張大言聞言,悲痛欲絕,跪地懇請葛玄設法延續仙緣。葛玄輕輕搖頭,扶起弟子,說道:“生死有命,仙緣亦不可強求。吾於世間已有所為,今當順應天命。”此後數日,葛玄閉門不出,於靜室中靜坐冥想,似在為即將到來的屍解之期做最後的準備。

葛玄傳奇之仙蹤難覓與傳奇永傳

葛玄屍解之後,其蹤跡如清風般消散,不見蹤影。但他在世間留下的傳奇故事,卻如繁星璀璨,永不磨滅。

百姓們口口相傳,講述著他的神奇事跡。有人說,曾在深山之中,瞥見一道熟悉的身影,身著葛玄常穿的道袍,在雲霧間若隱若現,待走近細瞧,卻又消失不見,隻聞得一陣清風拂過,帶著淡淡的藥香,仿佛是葛玄留下的氣息。還有人聲稱,在靜謐的夜晚,於夢中得葛玄點化,醒來後竟覺心中豁然開朗,困擾許久的難題迎刃而解。

修道之人對他更是崇敬有加,將他的故事奉為圭臬,激勵著自己在求道之路上奮勇前行。許多道觀之中,都供奉著葛玄的神像,以供信徒們瞻仰祈福。每逢節日慶典,道士們便會舉行盛大的法會,誦讀葛玄所傳經典,祈求他的庇佑與指引。

文人墨客亦被葛玄的傳奇所吸引,紛紛揮毫潑墨,將他的故事寫入詩詞文章之中。他的神奇醫術、精妙符術、降妖除魔之舉以及種種靈奇變幻,成為了文學創作的豐富源泉。這些作品流傳四方,讓更多的人知曉了葛玄的大名,使得他的傳奇故事越傳越廣,跨越了地域與時間的界限。

隨著歲月的流轉,葛玄的形象逐漸被神化,成為了人們心中道家仙人的典範。他的故事不僅僅是茶餘飯後的談資,更承載了人們對超凡脫俗、正義善良的向往與追求。在曆史的長河中,葛玄的傳奇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銘刻在人們的記憶深處,為後世之人所傳頌緬懷,其精神亦如明燈,照亮著人們在塵世中追尋真善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