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孫登奇人(3 / 3)

嵇康扣難無言

嵇康的叩問在寂靜的山林間回蕩,聲聲有力,滿含著他對真理的執著追尋與對孫登回應的殷切期待。他引經據典,言辭犀利,從儒家的仁義禮智到道家的無為逍遙,從世間的善惡美醜到人生的終極意義,諸多深刻的問題如連珠炮般向孫登擲去。

然而,孫登仿若置身事外,他的神色寧靜祥和,對嵇康的滔滔言論毫無動容之色。那修長的手指在琴弦上輕盈地舞動,彈奏出的琴音嫋嫋娜娜,似山間清泉流淌,又似林間微風拂過,絲毫沒有被嵇康的激烈言辭所打斷或擾亂節奏。琴音與嵇康的話語交織在一起,卻又各自獨立,仿佛兩個並行不悖的世界。

嵇康心中愈發焦急,額頭上漸漸滲出細密的汗珠。他不明白,為何自己如此誠摯的請教與深刻的辯論,都無法引起孫登的絲毫關注。他的聲音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話語也更加緊湊,試圖以強大的思維邏輯和激昂的情感衝破孫登的沉默壁壘。

但孫登隻是微微抬眼,看了一眼略顯激動的嵇康,眼神中帶著一絲淡淡的悲憫,仿佛在看著一個迷失在塵世紛擾中的孩子。隨後,他又緩緩閉上雙眼,將全部的心神傾注於琴音之中。那琴音愈發空靈,似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漸漸化解著嵇康心中的浮躁與急切。

隨著時間的推移,嵇康漸漸感到疲憊,他的聲音開始變得沙啞,話語也不再連貫。而孫登的琴音卻依舊如潺潺流水,連綿不絕。最終,嵇康無奈地停下了追問,呆呆地站在那裏,望著孫登,心中滿是疑惑與挫敗。他開始意識到,眼前這位看似沉默寡言的孫登,或許有著一種遠超自己理解的境界與智慧,這種智慧並非通過言語辯論能夠觸及,而是需要用內心去感悟、去體會。

孫登預言成真

嵇康懷著滿心的失落與困惑,緩緩轉身,拖著沉重的步伐離去。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孫登終於開口,他的聲音低沉而平靜,卻如洪鍾般在嵇康身後響起:“少年才優而識寡,劣於保身,其能免乎?”這簡短的話語,仿若一道冰冷的閃電,劃破了嵇康內心的天空。

嵇康身形一頓,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不安。然而,他並未太過在意,隻當是孫登的一時感慨。彼時的他,才情橫溢,在文壇與士林之中備受讚譽,又怎會輕易相信自己會陷入絕境。

但命運的車輪無情地轉動,不久之後,政治的風雲變幻將嵇康卷入其中。他因得罪權貴,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入了大辟之禍。在那陰暗潮濕的牢獄之中,嵇康回首往昔,孫登的話語如鬼魅般縈繞在他的心頭。他開始領悟到,自己雖有滿腹才華,卻在為人處世、洞察時勢上太過稚嫩。

曾經的他,恃才傲物,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未能收斂鋒芒,亦未看清背後潛藏的危險。如今,麵對生死絕境,他才深刻體會到孫登所言的深意。他的那些才華,在權力的巨網麵前,竟顯得如此無力。

行刑之日,嵇康站在刑場上,望著台下的人群,心中五味雜陳。他想起了孫登,那個在山林中彈琴讀《易》、洞若觀火的奇人。如果當初能多些警醒,多些對自身處境的思考,或許今日便不會落得如此下場。然而,一切都已無法挽回,隨著劊子手手起刀落,嵇康的生命就此消逝,隻留下無盡的遺憾與後人對命運無常的深深歎息,也讓孫登那仿若神諭的預言,成為了人們口中經久不衰的傳奇,時刻警示著世人莫要因才而驕,疏於保身。

一弦琴音絕思

嵇康逝去,其音容笑貌卻在人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尤其是他那精妙絕倫的琴藝,曾令多少人為之傾倒。而孫登,這位深不可測的異人,同樣以琴音震撼人心,卻別有一番超凡入聖的境界。

孫登所彈之琴,僅一弦而已,在常人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奏出完整音曲的。然而,當他的手指輕輕觸碰那唯一的琴弦時,奇跡便發生了。那琴弦在他的撥弄下,發出的聲音宛如天籟,似有千軍萬馬奔騰之勢,又似有幽林清泉潺潺之韻。每一個音符都像是一顆晶瑩剔透的水珠,在空氣中跳躍、碰撞,然後彙聚成一條奔騰不息的音樂之河。

這獨特的一弦琴音,嵇康雖已無緣親耳聆聽現場彈奏,但他生前與孫登的交集,以及對孫登琴藝的些許領略,已足以讓他在生命的盡頭對其深深歎服。那琴音仿佛有一種魔力,能穿透靈魂的壁壘,直抵人心深處最柔軟、最隱秘的角落。

對於那些有幸聽聞孫登一弦琴音的人來說,他們仿佛在那一刻被引領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塵世的紛擾與雜念都被琴音一一滌蕩幹淨,隻留下一片空靈與澄澈。他們沉浸在琴音之中,思緒隨著音符飄蕩,或思考人生的意義,或感悟天地的奧秘,或緬懷那些逝去的人和事。

而嵇康的好友們,在聽聞孫登的一弦琴音後,更是對嵇康的遭遇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他們意識到,在這紛繁複雜的世間,才華固然重要,但謙遜、內斂以及對命運的敬畏同樣不可或缺。孫登的琴音,如同一場無聲的教誨,讓他們在對嵇康的思念與惋惜之中,也漸漸學會了放下執念,以一種更為豁達、超脫的心境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