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李少君煉丹(2 / 3)

漢武帝猛地從夢中驚醒,他大汗淋漓,心跳如鼓,夢中的情景曆曆在目,令他久久無法平靜。他立刻傳令侍從,遣人火速前往李少君的居所探問消息,並焦急地告知近臣:“朕昨夜夢到少君舍朕而去,此兆不祥,朕心甚憂。”

此時的李少君,正臥於病榻之上,麵容憔悴,氣息微弱。漢武帝聽聞回報,不顧眾人勸阻,匆匆趕往李少君處探視。他進入房間,見李少君奄奄一息,心中悲痛萬分。他深知,李少君若有不測,自己的長生之夢或將破碎。於是,他急切地想要從李少君口中得知神丹方術的全部奧秘,以便日後繼續追尋仙道。

然而,李少君的生命之火正在漸漸熄滅,他已無力再詳述那複雜精妙的方術。未等他將所有秘密道出,便溘然長逝。漢武帝呆呆地望著李少君的遺體,滿心的失落與不甘。突然,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就在眾人準備為李少君收斂遺體之時,那遺體竟在眾目睽睽之下消失得無影無蹤,隻留下一襲中表衣整齊地擺放於榻上,仿佛李少君隻是褪去了一層塵世的軀殼,如蟬蛻般羽化登仙而去。

漢武帝見狀,又驚又歎,他懊悔自己平日裏未能更加勤勉地求道,以致錯失與李少君深入探究長生之術的良機。他在房中久久佇立,望著那空蕩的床鋪,心中五味雜陳,對李少君的離去充滿了不舍與悵惘,而那求道長生的執念,卻在他心中愈發堅定。

少君與董仲躬之交情

李少君在京城中,與朝議郎董仲躬誌趣相投,往來密切,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董仲躬雖身處官場,卻為人剛正不阿,一心鑽研五經,於經史子集之中探尋治國安邦之道與為人處世之理,對那虛無縹緲的道術,向來是半信半疑。

董仲躬身體孱弱,宿疾纏身已久,常常被病痛折磨得麵容憔悴,精神萎靡。李少君心懷關切,憑借自己在道術與醫藥方麵的造詣,精心為董仲躬配製了成藥二劑,並將藥方毫無保留地贈予他。那藥方中羅列著諸多奇異的藥材:戊己之草,生於深山幽穀之中,吸收日月精華,散發著獨特的靈氣;後土脂,據說是大地深處的靈物,蘊含著無盡的生機與能量;黃精根,狀如人參,藥效神奇,可滋補元氣,強身健體;獸沉肪,取自珍稀異獸,油脂純淨,有固本培元之效;先莠之根,曆經歲月洗禮,彙聚了天地間的神秘力量;再佐以百卉花釀,采集百花精華,經秘製發酵而成,芬芳馥鬱,藥效獨特。

此藥的煉製之法亦頗為講究,需在亥月上旬,選取月朗星稀之夜,將藥材一一投入銅器之中合煎。煉製之時,還需使童子齋戒沐浴,身心清淨,以虔誠之心精心調製藥湯火候,直至煉就如雞子般大小的藥丸三枚為一劑。李少君細細地向董仲躬講解藥方與煉製之法,眼中滿是真誠與期待,他希望好友能早日恢複健康,親身體驗這丹藥的神奇功效。

董仲躬接過藥方與丹藥,心中感激不已,但他看著手中的丹藥,心中卻充滿了矛盾與疑慮。他深知李少君對自己一片赤誠,然而他多年所受的儒家正統教育,使他堅信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對於這依靠丹藥和道術來延長壽命的做法,實在難以認同。他暗自思忖:“人生的長短與命運的興衰,皆乃上天注定,豈是這丹藥所能改變?李少君雖有異能,然此丹藥真能逆天改命?” 帶著這些疑惑,他將丹藥暫且收起,而這一決定,也在不經意間改變了他此後的人生軌跡。

董仲躬之疑

董仲躬回到家中,將李少君所贈的丹藥和藥方小心放置於書房的暗格之中,仿佛隻要將它們隱藏起來,就能讓自己遠離這令他困惑的道術紛爭。他依舊每日沉浸於五經的浩瀚書海,試圖從先聖的教誨中尋找內心的寧靜與篤定。

每當有同僚或友人提及李少君的神奇事跡以及那令人向往的長生不老之術時,董仲躬總會微微皺眉,然後滔滔不絕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世間萬物皆遵循著既定的規律運行,人的生死猶如晝夜交替、四季輪回一般自然。他常對著來訪的客人慷慨陳詞:“人生有命,此乃千古不變之理。衰老病死,是生命的必然過程,豈是那所謂的道術所能輕易扭轉?君不見古往今來,多少帝王將相追求長生,卻皆化為塵土。”

盡管他也曾親眼目睹李少君展現出的驚人異能,如認出齊桓公的舊物,知曉老人祖父的往事,但他固執地將這些歸結為李少君個人的天賦異稟,而非道術的神奇功效。在他看來,李少君或許是擁有超乎常人的記憶力與洞察力,才能夠做出那些令人驚歎的事情,與神秘的道術並無關聯。

一次,幾位友人前來拜訪,又談及李少君與長生之道。其中一位友人滿臉羨慕地說:“若能得李少君之方,服下丹藥,便可超脫生死輪回,此乃世間大福。”董仲躬聽後,不禁哂笑,他起身踱步,緩緩說道:“諸君莫要被這虛幻之事迷惑。李少君雖有異能,然其方術未必真能讓人長生。吾觀之,此不過是些蠱惑人心之術,若世人皆沉迷於此,荒廢正業,國將不國,家將不家。”

他越說越激動,甚至決定再次上書勸諫漢武帝,希望皇上能迷途知返,莫要在這求道之路上越走越遠,荒廢了朝政,辜負了天下百姓的期望。他奮筆疾書,言辭懇切,引經據典,力證長生之術的虛妄。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命運的齒輪正在悄然轉動,一場因他的固執與懷疑而引發的變故,即將降臨到他的身上。

董仲躬之悔悟

李少君離去之後,時光悄然流逝,數月的光陰如白駒過隙般轉瞬即逝。董仲躬原本就孱弱的身體,在日複一日的操勞與疾病的侵蝕下,愈發不堪重負,病情日益加重。

他麵色蠟黃,身形消瘦,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與命運艱難抗爭,常常隻能臥於病榻之上,往昔的意氣風發已消失不見。此時,他時常聽聞漢武帝在宮中念叨昔日與李少君同登嵩高山的夢境,言語之中滿是對李少君的懷念與對求道長生的執著。那深深的遺憾與追悔之情,仿佛能穿透宮牆,直抵人心。

董仲躬在病榻上輾轉反側,心中五味雜陳。往昔對李少君的懷疑與不屑,此刻在病痛的折磨下漸漸動搖。他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李少君贈予他丹藥與藥方之時,李少君那誠摯的眼神、殷切的話語仿佛就在眼前。在無盡的痛苦與對生存的渴望交織之中,董仲躬終於鼓起勇氣,決定嚐試服用李少君所留之藥。

他命家人小心翼翼地取出那珍藏許久、早已蒙上一層薄塵的丹藥。當他顫抖著雙手將丹藥放入口中,一股奇異的暖流瞬間在體內蔓延開來。隨著藥效的逐漸發揮,他驚喜地發現,身體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原本沉重的四肢漸漸變得輕盈有力,每一寸肌膚都似乎在歡呼雀躍。未及半數療程,他已能自行下床行走,那困擾他多年的沉屙竟有了明顯的好轉。

待服完一劑之後,董仲躬隻覺自己仿若年輕了數十歲,精力充沛,氣力仿若回到了年少之時。他滿心歡喜,又帶著一絲懊悔,開始相信世間確有長生不死之道,而自己險些因固執己見與之擦肩而過。

於是,董仲躬毅然決然地做出了一個改變他餘生的決定——辭官。他告別了官場的紛爭與繁文縟節,踏上了追尋道術真諦的漫漫旅途。他四處尋訪道士,每遇一人,便虔誠請教李少君藥方的深意與奧秘。然而,這藥方中的藥材與煉製之法皆極為獨特隱晦,盡管他竭盡全力,卻始終難以完全洞悉其中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