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仙蹤傳奇與塵世緣法
在東海之濱,有一位奇人王遠,字方平。他自幼聰慧好學,心懷壯誌,憑借自身的才華與品德舉孝廉,踏入仕途,先後擔任郎中、中散大夫等職。在為官期間,他不僅精通五經,更對天文圖讖、《河》《洛》之要有著深入的鑽研。他能從星象的微妙變化、圖讖的神秘符號以及《河》《洛》的深奧義理中,洞察天下盛衰的規律,預測九州大地的吉凶禍福,仿佛世間的一切都盡在他的掌握之中。
然而,官場的功名利祿並未使王遠迷失本心。隨著對人生與宇宙的思考不斷深入,他漸漸感到塵世的榮華不過是過眼雲煙,唯有那超脫生死、追求永恒的修仙之道才是他真正的心之所向。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棄官入山,踏上了修道之路。在深山之中,他遠離塵世的喧囂與紛擾,潛心鑽研道學經典,修煉各種功法。他餐風飲露,吸納日月精華,曆經無數個日夜的磨礪與考驗,終於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領悟了大道的真諦,修道有成。
漢孝桓帝聽聞王遠的大名與奇能,心生仰慕,多次下詔征召他入朝為官。但王遠早已超脫塵世,對功名利祿毫無眷戀,麵對皇帝的征召,他一概拒不出山。皇帝不甘心,便命令郡國強行將他押送到京師。王遠雖被帶到了京師,卻依然堅守自己的信念。他低頭閉口,對皇帝的詔書不予回應,反而在宮門扇板上題下四百餘字。這些字並非尋常的言論,而是對未來之事的預言。皇帝見此,心中不悅,下令將字削去。然而,奇異的事情發生了,外麵的字剛剛被削去,裏麵的字又浮現出來,墨跡仿佛滲透到了木板的內裏,越是削刮,字跡反而越發清晰。皇帝見狀,大為驚恐,對王遠的神奇越發敬畏。
王遠無兒無女,在他入山修道後,鄉裏之人念其往日的恩情與品德,世世代代對他進行供養。同郡的太尉陳耽,更是對他崇敬有加。陳耽特意為他營建了一座道室,每日早晚都前往朝拜,祈求福祉。不過,陳耽隻是單純地祈求庇佑,並未提及學道之事。王遠在陳家一住就是四十餘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裏,陳家仿佛受到了神靈的護佑,從未有過疾病死喪之事,家中的奴婢也都平安順遂,六畜興旺繁衍,田蠶收成更是比往年多出數倍。
一日,王遠忽然對陳耽說道:“我的運數已盡,不能在此久留了。明日日中,我便要離去。”到了約定的時刻,王遠安然離世。陳耽心中明白,王遠並非凡人,定是仙去了。他悲痛萬分,卻不敢將王遠的遺體放置於地上,隻是悲啼歎息道:“先生離我而去,我今後該依靠誰呢?”隨後,他命人準備棺木、器具,燃起香燭,在床邊為王遠整理衣冠裝殮。然而,到了第三日夜晚,奇異的事情發生了,王遠的屍體忽然消失不見,隻留下衣冠整齊地擺放著,仿佛蛇蛻皮一般,不見絲毫淩亂。王遠仙逝百餘日後,陳耽也與世長辭。有人說陳耽是得到了王遠的道化而去,也有人說王遠早已預知陳耽的死期,故而先行離去。
當初,王遠欲東入括蒼山,在途經吳地時,他來到了胥門蔡經的家中。蔡經隻是一介平民,但他的骨相卻頗具仙緣,王遠一眼便看出了他的不凡,因此特意前往。見到蔡經後,王遠說道:“你命中注定應當度世成仙,我本想帶你補入仙官僚屬之中。然而,你年少時對道學一無所知,如今體內氣少肉多,無法直接飛升上天,隻能通過屍解之法成仙,這過程就如同從狗洞中穿過一般艱難。”說完,王遠便將修仙的要言訣竅傳授給蔡經,而後飄然而去。
蔡經受了王遠的點化後,身體忽然發熱如火,口渴難耐,急需冷水澆灌。全家人趕忙汲水為他降溫,可那水澆在他身上,就如同澆在熾熱的燋石上一般,瞬間化為水汽。如此這般,持續了三日三夜,蔡經的身體逐漸消瘦,直至隻剩下皮包骨頭。最後,他走進屋內,用被子將自己蒙住,就在眾人驚愕之時,他忽然消失不見。家人掀開被子一看,隻見被子裏隻剩下一張皮,頭足俱全,如同蟬蛻一般。
時光匆匆,十餘年後,蔡經忽然回到家中。此時的他,容色少壯,鬢發鬒黑,仿佛年輕了數十歲。他對家人說道:“七月七日,王君將會降臨,你們可多準備些飲食,以供從官享用。”家人聽聞,趕忙四處借甕器,準備了百餘斛的飲食,在庭院中羅列布置妥當。
到了七月七日這天,蔡經家中果然熱鬧非凡。還未見到王遠的身影,便先聽到了金鼓簫管、人馬嘈雜之聲。聲音由遠及近,周圍的鄰居們都被驚動,卻不知這聲音究竟從何而來。待到王遠來到蔡經家舍時,舉家上下皆看到了他那超凡脫俗的模樣。王遠頭戴遠遊冠,身著朱衣,腰間係著虎頭鞶囊,佩帶著五色綬帶劍,麵容微黃,胡須稀少,中等身材。他乘坐著羽車,駕馭著五條顏色各異的巨龍,巨龍在空中翱翔,威風凜凜。車前有前後麾節、幡旗導從,儀仗威嚴,如同大將軍出行一般。其隨從有十二位伍伯,皆以蠟封其口,鼓吹之人皆乘龍而來,從天而降,懸集於蔡經家的庭院之中。奇怪的是,這些從官身形高大,皆長丈餘,卻不從道路行走。待王遠進入庭院後,從官們便紛紛隱身,消失得無影無蹤,眾人唯獨隻能看見王遠一人安坐其中。
片刻之後,王遠召見蔡經的父母兄弟,而後派人前去召喚麻姑。眾人皆不知麻姑是何方神聖。隻聽王遠說道:“王方平敬報,我許久未到民間,今日在此,不知麻姑能否暫來一敘?”不一會兒,信使返回,卻不見其身影,隻聽到信使傳來的話語:“麻姑拜上,不知不覺已五百餘年未曾相見,尊卑有序,我不知該如何拜見。煩勞信使相邀,我在彼處片刻即到。此前受命巡察蓬萊,如今先暫往一行,隨後便來拜見,望勿即刻離去。”如此過了兩個時辰,眾人聽到麻姑到來的聲音,同樣也是先聞人馬之聲。麻姑到來後,從官的數量是王遠的一半。蔡經全家皆目睹了麻姑的真容,隻見她是一位美貌絕倫的女子,年齡大約十八九歲,頭頂挽著發髻,其餘的秀發垂至腰間。她身著的衣服帶有奇異的文彩,並非世間常見的錦綺,卻光彩耀目,難以用言語形容。
麻姑入內拜見王遠,王遠見狀趕忙起身相迎。眾人坐定後,宴席開始。各種精美的菜肴被端上桌來,皆是用金盤玉杯盛放。這些肴膳大多是由諸花製成,香氣四溢,彌漫於庭院內外。眾人擘開脯肉而食,據說這是“麟脯”。麻姑自說道:“自我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此前到蓬萊,發現海水又比往日相會時淺了約一半,難道此地又將變為陸地嗎?”王遠聞言,不禁感歎道:“聖人皆言海中行將揚起塵土啊。”
麻姑欲見蔡經的母親及媳婦等人,此時蔡經的弟媳剛剛生產數日。麻姑一眼便知曉,說道:“噫,且站在原地勿上前。”隨即讓人取來少許米,將米擲於地,說是以此米祛除汙穢。眾人定睛一看,隻見那些米皆化為丹砂。王遠見狀,笑著說道:“麻姑還是這般年少活潑,我已年老,不再喜歡做如此狡黠的變化之事了。”
王遠對蔡經家人說道:“我欲賜你們美酒,此酒乃是出自天廚,味道醇濃,非世俗之人所能飲用,若飲之,或許會爛腸。如今我當以水調和,你們莫要怪罪。”說罷,他以鬥水合升酒攪拌均勻,賜予蔡經家人。眾人飲下一升左右,皆醉倒在地。良久,酒已飲盡,王遠派遣左右之人說道:“酒不夠了,再去取些來。”並拿出千錢給餘杭姥,讓其幫忙買酒。不一會兒,信使返回,帶來一個油囊,內裝酒五鬥左右,同時帶回餘杭姥的回話:“恐地上之酒不配尊駕飲用。”
麻姑的手爪形狀似鳥,蔡經見之,心中暗自思忖:“若背癢時,能用此爪撓背,定是極為愜意。”王遠早已洞悉蔡經心中所想,立即命人牽來蔡經,用鞭子抽打他,說道:“麻姑乃是神人,你怎可突發如此褻瀆之念?”眾人隻見鞭子抽打在蔡經背上,卻不見持鞭之人。王遠告誡蔡經道:“我的鞭子可不是隨意能得的。”
蔡經的鄰居中有一位姓陳之人,曾擔任縣尉,如今已罷官。他聽聞蔡經家有神人降臨,便前來叩門,祈求拜見。王遠命人將他引至麵前,此人當即表示願追隨王遠,像蔡經一樣學道。王遠凝視他片刻,說道:“君且麵向太陽而立。”而後從後觀察,歎道:“噫,君心邪不正,終不可傳授仙道,隻可授予你地上主者之職司。”臨去之時,王遠將一道符並一傳記放入小箱中,賜予陳尉,並告知他:“此不能令你度世成仙,僅能保你本壽,自出百歲向上,可用來禳災治病。若遇病者命未終及無罪之人,你持此符到其家,便能使其痊愈。若是邪鬼血食祟禍者,帶上此符,敕令社吏遣散其鬼。你心中亦當知曉事情的輕重,屆時憑心意處置。”陳尉得到此符後,治病頗為有效,前來求符的人數百家。他活到一百一十歲而終。死後,其子弟再行使用此符,卻不再靈驗。
王遠離去後,蔡經家所作的數百斛飲食皆消失不見,眾人也未見到有人食用。蔡經的父母私下詢問蔡經:“王君是何神人?居於何處?”蔡經答道:“王君常在昆侖山,往來於羅浮、括蒼等山之間,山上皆有宮室。他主管天曹之事,一日之中,與天上往來商議達十數次。地上五嶽的生死之事,皆先來告知王君。王君出城時,有時不全帶百官,僅乘坐一黃麟,帶領十數侍從。每行之處,常見山林在下方,離地約數百丈,所到之處,山海之神皆來奉迎拜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