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魏伯陽(1 / 2)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諸多神秘莫測的人物與故事,於歲月的長河中若隱若現,流傳不息。魏伯陽與華子期,便是這眾多傳奇中的兩顆璀璨星辰,他們的故事,宛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在曆史的天空中徐徐展開,承載著古人對長生、對仙道的不懈追求與無盡向往。

魏伯陽,生於吳地,出身於名門望族。其家族在當地頗具聲望,門庭顯赫,生活優渥富足。然而,魏伯陽卻與常人迥異,他對世間繁華與功名利祿毫無興趣,一顆心全係於那虛無縹緲卻又充滿無限魅力的道術之上。自幼,他便沉迷於各類道家經典,研讀那些晦澀深奧的文字,探尋其中蘊含的天地玄機與生命奧秘。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對道術的癡迷愈發濃烈,最終促使他毅然決然地背井離鄉,踏上了一條遠離塵世喧囂、歸隱山林的求道之路。

他帶著滿心的熱忱與堅定的信念,與三位誌同道合的弟子一同進入深山之中。在那雲霧繚繞、靜謐清幽的山林裏,他們尋覓到一處靈氣彙聚之地,開始了艱辛而又神秘的煉丹之旅。時光在丹爐的煙火中悄然流逝,無數個日夜的精心煉製,無數次對火候、藥材配比的反複揣摩與調試,終於,一顆凝聚著他們心血與期望的神丹,在熊熊爐火的淬煉下應運而生。

丹成之日,本應是滿心歡喜、歡呼雀躍之時,然而魏伯陽卻敏銳地察覺到弟子們心中尚存的一絲疑慮與雜念。為了考驗弟子們的決心與信念,他心生一計,故作凝重地說道:“此丹雖已煉成,但其功效究竟如何,尚不得而知。為保萬全,當先以犬試之。若犬服下後能飛升天際,則表明此丹已然通靈,人方可服之;若犬食之即死,那此丹恐怕未合神明之意,人若貿然服用,恐有性命之憂。”言罷,他將丹置於犬前,那犬不知就裏,歡快地吞食下去,豈料片刻之後,便倒地抽搐而亡。

見此情形,弟子們麵麵相覷,心中大驚。魏伯陽見狀,長歎一聲,佯裝無奈地對弟子們說道:“吾等一心煉丹,唯恐功敗垂成,如今丹雖成,然犬食之死,此乃不祥之兆。或許此丹並未達到神明所期望的境界,若吾等貿然服用,下場恐與犬無異。這該如何是好啊?”弟子們聽聞此言,心中各有所思,一時之間,山林中陷入了一片死寂。良久,一位弟子鼓起勇氣問道:“先生,那您打算服此丹否?”魏伯陽目光堅定,神色決然地說道:“吾既已背離塵世之路,舍棄家族榮華,投身這深山之中,所求者唯有大道。若今日因畏懼死亡而退縮,既不得道,又有何顏麵重返世間?生與死,於我而言,不過是求道途中的考驗。此丹,我當服之。”說罷,他毫不猶豫地將丹送入口中,刹那間,身軀一震,便直挺挺地倒下,沒了氣息。

弟子們望著先生倒下的身影,個個呆若木雞,滿心的惶恐與無助。他們圍聚在一起,眼神中充滿了迷茫與恐懼。其中一位弟子顫聲道:“吾等煉丹本為求長生,如今先生服丹即死,這可如何是好?”眾人皆沉默不語,唯有一位心思縝密、對魏伯陽深信不疑的弟子暗自思忖:“吾師絕非等閑之輩,他一生癡迷道術,對煉丹之道更是鑽研透徹。今日服丹而死,其中定有深意,莫非是在考驗吾等?”念及此處,他不再猶豫,上前一步,拿起剩餘的丹丸,毅然吞服下去,隨即也倒地身亡。

剩下的兩位弟子見狀,心中的恐懼徹底占據了上風。他們相互對視,口中喃喃道:“吾等煉丹,本欲長生不老,如今服之即死,這煉丹之舉又有何意義?罷了罷了,吾等不如不服此藥,尚可在世間苟活數十載。”於是,他們放棄了服用神丹的念頭,共同商議後決定出山,為魏伯陽及死去的弟子尋找棺木,以盡師徒之誼。

待二人離去之後,那原本寂靜無聲的山林中,卻突然發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魏伯陽緩緩起身,動作輕盈而又自然,仿佛剛剛隻是一場短暫的休憩。他徑直走向死去的弟子和白犬,將手中所剩的丹丸分別放入他們口中。奇跡發生了,弟子和白犬竟相繼複活,氣息漸穩,眼神中重新煥發出生命的光彩。原來,這一切皆是魏伯陽的精心安排,他以自身和弟子的“死亡”來考驗眾人的信念與決心,唯有堅定不二者,方能獲得真正的長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