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宋明一(1 / 2)

先生姓宋,諱明一,號昭然子,乃登州福山縣人士。其祖上及父親世代皆為縣吏,因廉潔公平、積德行善而在鄉裏備受稱讚。

先生自幼便修習儒家學業,在詞章翰墨方麵頗具天賦。然而,他卻常常覺得這世俗之事不足以留戀,心中萌生出塵學道的誌向。時光匆匆,先生年過三旬,毅然辭別親長,徑直踏入關中,虔誠地拜在丹陽宗師門下出家。從此,他曆經千般磨難,百般錘煉,其向道之誌堅如金石。

平日裏,先生在服勤勞作之餘,對於修真習靜的功課從不懈怠,隨著時間的推移,修為日益精進。丹陽宗師見他心誠誌堅,傾心傳授口訣,還賜予他青華陽巾。先生恭敬拜受,將師父所賜之物視為珍寶,終身悉心收掌。每逢初一、十五,他都會頂戴青華陽巾,虔誠朝拜真聖。

大定壬寅年春,丹陽宗師駕鶴東歸,先生侍奉左右一路行至海上。在這期間,先生引領其母、兄、姊、侄等六人,一同拜入丹陽宗師門下,踏上求道之路。次年冬,丹陽宗師仙逝,先生懷著悲痛之情,再度入關,居住在祖庭之中。丙午年,先生率領眾人前往隴山,恭請長春宗師返回終南,以大力弘揚祖教。

明昌辛亥年,長春宗師的仙仗亦東遊而去,先生領受法旨,擔任祖庭尊宿之職。自此以後,但凡有入道之人,皆令先生作為引度師。

時光流轉,至正大丙戌年,北方的兵馬攻至秦川,百姓庶民皆驚惶不安,紛紛躲避戰亂前往南山。道眾們也都紛紛進入澇穀以求平安。然而,唯獨先生不肯前往。眾人紛紛勸說他一同離去,先生卻堅定地說道:“此乃我命中注定的宿債,又能逃往何處?你們盡可離去,我獨自一人在此守護。”

沒過幾日,巡邏的兵卒果然到來,靈虛殿宇在兵禍中悉被燒成灰燼,先生亦不幸被害。翌日,道眾們下山查看,隻見先生遺體膏血不流,其身軀仿若純陽之體,恰似嵇康、羅公遠之流。這一日,是十月十三日,先生享壽八十四歲。

直至大元壬子年春正月,掌教真常真人李君奉朝廷之命,追贈先生“無憂真人”的稱號。

宋明一先生一生,可謂是充滿傳奇色彩。他出生於一個以廉平積德聞名的家族,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本應在世俗中謀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他那顆追求真理、超脫塵世的心,卻讓他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關中,他初入道門,麵對陌生的修煉之法和艱苦的生活條件,未曾有過絲毫退縮。每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庭院,他便開始了一天的修煉。或是打坐冥想,汲取天地靈氣;或是研讀道經,領悟先聖智慧。夜晚,當星辰布滿天空,他仍在燭光下思索著修行中的種種難題。

先生與同門師兄弟們相處融洽,時常相互切磋交流。在他們的眼中,宋明一是一位勤勉刻苦、心地善良的師兄。他總是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修行心得分享給大家,對於師弟們的疑問,也總是耐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