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跟中國共產黨的交往倒是不多。但是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即將在中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錢學森,把錢學森作為重要的爭取對象,主動派人做錢學森的思想工作。
盡管錢學森遠在美國,那位有著神秘色彩的中國留學生,受中國共產黨派遣來到美國,做爭取留美中國學生、學者、教授回國的工作,特別是做錢學森的思想工作。
1948年在中共黨組織領導下,在留美學生中建立了“留美科技人員協會”。該協會的任務就是動員留美人員回國。那位成為錢學森家中座上客的人物,是該協會的積極活動分子,是加州理工學院“留美科技人員協會”分會的負責人。
他便是羅沛霖,原名羅霈霖,在延安時期化名“羅容思”。在加州理工學院,羅沛霖與錢學森的學生鄭哲敏住在同一套公寓裏。
羅沛霖小錢學森兩歲,1913年生於天津。他跟錢學森相似,乃名門望族之子。父親羅朝漢,天津名流,有著雙重身份,即畫家和電訊學家。
羅朝漢是天津有相當名氣的畫家,善畫蘭竹。羅沛霖的母親孫夢仙也擅長詩畫,著有《夢仙詩畫稿》。
不過,畫畫並非羅朝漢的正業。電訊學才是他的正業。他是中國早期電信界元老,做過天津電報局局長、北京電話局局長。羅朝漢和羅沛霖的舅父孫洪伊在天津設立了天津電報學堂(1904~1934),是我國北方最早培養電訊人員的學校。
羅沛霖的舅父孫洪伊是天津早期的同盟會會員,曾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廣州)內務總長,1922年孫中山與李大釗的第一次會見就是在孫洪伊的上海寓所進行的。
羅沛霖是羅家“少爺”,從小過著優裕的生活。受父親的影響,佩小就喜歡玩電報、電話。
和錢學森一樣,羅沛霖天資聰穎,而且受到最好的教育,在天津最好的中學上學。高中畢業之後,羅沛霖居然同時被三所當時中國的名牌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和南開大學錄取。羅沛霖最終選擇了交通大學,原因是交通大學設有他最喜愛的電訊專業。
1931年羅沛霖從天津來到上海,進入交通大學電機係。羅沛廳錢學森不同係、不同班,卻成為好友。
羅沛霖是怎麼跟錢學森認識的呢?
有一天,羅沛霖到南開中學老同學鄭世芬的宿舍串門。當時,鄭世芬讀電機係二年級,比羅沛霖高一年級。跟鄭世芬同寢室住的,正是在機械係二年級就讀的錢學森。就這樣,羅沛霖結識了錢學森。一聊起來,得知彼此都曾經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讀書,一下子親近了許多。大約是家庭背景相似,氣質相投,何況兩人都是音樂“發燒友”,這兩位不同係、不同班的年輕人,成了好朋友,經常在一起交談。錢學森參加了學校的銅管樂隊,是主力圓號手,而羅沛霖則喜歡跑上海的北京路舊貨店買舊唱片。課餘,兩人聚在一起欣賞音樂、談論音樂,有時候還一起去音樂廳聽音樂會。
錢學森學業勤奮,門門功課都優秀。羅沛霖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聽課心不在焉,連聽課筆記都不記。到了考試時,應付一下,所以成績平平。羅沛霖隻對電訊感興趣,大量閱讀電訊書刊,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深入鑽研。
羅沛霖總是誇獎錢學森學習成績名列前茅,而錢學森則對羅沛霖說:“你也是能夠考得很好的,但你卻不屑去追求。”確實,以羅沛霖那樣的才華,完全可以拿到高分,他卻不屑於此,自稱是一個“偏才”,憑興趣學習。
錢學森和羅沛霖談得來,還在於彼此都富有正義感,高度關注國家的命運。羅沛霖一直記得錢學森對他所說的一句很深刻的話:“中國的政治問題不經過革命是不能解決的,光靠讀書救不了國在交通大學當年的畢業生之中,羅沛霖是很另類的一個。很多畢業生希冀到外國留學,而羅沛霖居然奔赴延安!
1935年羅沛霖從交通大學畢業之後,先是到國民黨廣西第四集團軍無線電廠擔任電子工程師,每月120塊大洋。一年多後,他不滿於國民黨軍隊無能和腐敗,在同學孫以德(友餘)、周建南的影響之下,他做出了在當時相當難能可貴的人生選赴紅都延安。
孫以德後來以孫友餘這一名字傳世。1937年肄業於交通大學,1938年赴延安,加入中國共產黨。曆任中央軍委三局器材廠技術指導員、通信學校中隊長。1940年後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任秘密交通。解放後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務院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
周建南也肄業於交通大學。1938年赴延安。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統戰和情報工作。解放後任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國家進出口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顧問。他的長子周小川,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羅沛霖來到西安七賢莊八路軍辦事處,訴說要求前往延安,受到林伯渠的接見。當時延安正缺羅沛霖這樣的電訊專家。1938年3月,羅沛霖來到延安,這才知道當時延安隻有一個電台,是從國民黨軍隊那裏繳獲得來的,由於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發射機壞了沒有人修理,隻剩下了半部接收機來監聽敵人的情報。羅沛霖的父親當年就是天津電報局局長,所以羅沛霖對於電台、對於無線電收發報機的技術非常嫻熟,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電台。羅沛霖在延安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成為難得的技術專家。他擔任延安通訊材料廠工程師,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之下,成批生產電台,到了1938年年底之前,也就是羅沛霖來到延安不過七個多月,居然生產了60多部電台,使八路軍以及中共地下組織跟延安之間有了快捷的聯絡工作,大大改善了通訊局麵。當時嫩軍總司令朱德每月隻有5塊大洋的津貼,而給予羅沛霖這樣的工程師每月津貼是20塊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