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水龍法(3 / 3)

此書作者;不著姓名,大約近代人手筆。

其每篇立論,未免尚存流俗之見;予以文幹定說,為水龍第一義,故節取其圖,列之首卷。

若一一泥乎其說,則於真實際分;反致河漢。

是貴學者之善繹此書耳。

大鴻氏筆記。

氣機妙運論

太始惟一氣耳。

究其所先,莫先於水。

水中滓濁,積而成土。

水土震蕩,水落土出,山川以成。

是以山有聳翠之觀,而水遂有波浪之勢。

《經》雲:“氣;者,水之母;水者,氣之子,氣行則水隨,水止則氣畜。子母同情,水氣相逐,猶影之隨形也。”

夫氣一也,溢於地外而有跡者為水,行於地中而無形者為氣。

水其表也。

氣其裏也,內外同流,表裏同運,此造化自然之妙用。

故欲知地氣之趨東趨西,即水之或來或去,可以得其概矣。

故觀氣機之運者,必觀諸水。

川上之歎;宣聖所以見道於逝者乎?然行龍必有水輔,止龍必有水界,行龍氣者唯在於水,故察其水之自來,即以知龍氣發源之始。

止龍氣者亦在乎水,故察其水所交會,即以知龍氣融結之處。

《經》雲:“界水則止。”

又曰:“外氣橫行,內氣止生。”

旨哉斯言歟!

夫天地之氣,陰與陽而已。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又曰“陰陽互藏其宅,動靜互為其根;陰陽相擅,萬物化醇。”

郭子有雲:“獨陽不生,獨陰不成。”

陰陽合德,而生成之功備。

故山脈之峙,水脈之流,各有陰陽。

水者陽也,山者陰也,二者交互,不可須臾離也。

地脈之行,藉水以導之;地脈之止,藉水以凝之。

既能導其行,又有凝其止者,何也?蓋外氣既與內氣複合,二氣相蕩而成物,猶夫婦交媾而有生育之功也。

陽為雄,陰為雌,陽以畜陰,陰以含陽,即雌雄相會,牝牡相媾之情也;故曰:陰陽相見,福祿永貞;衝陽和陰,萬物化生。

此天地自然之化機也。

合而言之,混沌之體,即萬物統體一太極之妙用;分而言之,隨物之物,又萬物各具一太極之元奧也。

知太極之理,則可以悟化機之妙;知化機之妙,則可以語形象之學矣。

自然水法歌

水法最多難盡述,略舉大綱釋迷惑。

世傳封例千數家,彼吉此凶行不得。

自然水法君須記,無非屈曲有情意。

來不欲衝去不直,橫不欲反斜不急。

橫須繞抱及彎環,來則之元去屈曲。

澄清(氵亭)畜甚為佳,傾瀉急流何有益?

八字分開男女淫,川流三派業將傾。

急瀉急流財不聚,直來直去損人丁。

左射長男必遭殃,右射幼子受災傷。

若還水從中心射,中房之子命難長。

掃卻羅城子息少,衝心射脅孤兼寡。

反跳人離及退財,卷簾填房與人贅。

澄清出人多俊秀,汙濁生子多愚鈍。

大江汪洋萬頃田,暗扶爵祿食五鼎。

池湖凝聚卿相職,汪洋水朝貴無敵。

飄飄斜出是桃花,男女荒淫總破家。

生人出入好遊蕩,終朝吹唱逞奢華。

屈曲流來秀水朝,定然金榜有名標。

水如流去無妨礙,財豐亦主官高達。

水法不拘去與來,總須屈曲去仍回。

三回五轉來顧穴,悠悠眷戀不忍別。

何用九星並八卦,生旺死絕皆虛說。

述此一篇真口訣,讀者胸中須透徹。

莫惑時人封例言,禍福有無當自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