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1 / 3)

市一中位於中心大街東頭,交通便利,校區寬敞,是五十年代末市裏建起的第一所完全中學。一九七八年,王顯貴當市長的時候,全市職工代表大會對一中教學質量年年下滑,意見紛紛。主要是一中高考升學率竟在全省地、市級打了狼。不然,王顯貴不會下那麼大工夫去師院挖優秀畢業生。照他自己的話說,父母、父母——父母企盼的是兒女有出息。他覺得這樣下去,簡直難以麵對父老鄉親。其實,去所謂鏡泊湖師範學院講座,不過是名堂而已,去找劉吉祥要優秀畢業生才是真的。當然了,他也不知道誰優秀,他隻見過鄭風華一麵,又聽王燕那麼一說,就點了“三兄弟”的名字。三兄弟也就這樣來到了一中。

教育局長龍玉田高度重視王顯貴引進的“三兄弟”,親自送到學校。還在教職工大會上介紹了他們的情況,一再說明他們考入大學前、下鄉當知青時就有了領導職務,比如鄭風華就是農場宣傳科的副科長。他宣布了他們的職務,並要求學校關心、支持他們工作。對新畢業生來說,這一切算是超常規的,在學校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龍局長走後,校長王濤誌領著“三兄弟”參觀完了學校,安排了辦公室以及黃夫子和韓小冬的單獨宿舍。天色已晚,鄭風華堅持要回家,明天一早再來。王濤誌非要請他們三個在教工食堂吃晚飯。盛情難卻,他們隻好同意了。鄭風華知道家裏正等著他,甚至兩家都在等著他,因為他並沒有告訴他們,自己是回父母那裏,還是回老丈母娘那裏。但他知道,郝倩麗堅持住在老丈母娘家。對此,爸爸還有意見:“老大兩口子住著那間房子的時候,你們說偏向,現在倒出來讓你們住,你們又不住。”

鄭風華婉言為郝倩麗解釋:“主要是老丈母娘家離倩麗上班的學校近。”

爸爸說:“願意在她娘家住就住,我可不管。她商量要把冬冬也接走,那是堅決不行。冬冬離上學的地方遠呀。”

鄭風華說:“那好辦,就讓冬冬在這裏。”

郝倩麗心裏有些不高興,又一考慮自己剛上班,環境生疏,初中課本也有改變,可能忙一些,也就同意了。但留下話說:“過陣子再說。”

鄭風華還解釋說:“老嶽父走得早,家裏有倩麗做個伴兒也好。”

這麼一說,媽媽先說這樣做對,爸爸也就服從了。

王濤誌陪著三兄弟吃完晚飯,還喝了兩盅,一直把他們送到宿舍才走。鄭風華說:“兩個人住一個宿舍也湊合,可能是房間緊張。中學就比不上大學了,你們哥倆就將就點兒。”

黃夫子和韓小冬都說沒問題。乍來到一個新地方,兩個人住一起說說話更好。黃夫子催鄭風華快回家,鄭風華覺得有許多話要說,又不知從哪兒說起,說等一會兒再說。

黃夫子急了:“你鄭風華不像我倆,我離婚了,小冬是跑腿子。你上有老人,又有老婆孩子的,快回去吧。”

鄭風華一想可也是,急急忙忙離開了學校。這回,他當然要回老丈母娘家了。

郝母猜定鄭風華會回這兒來,郝倩麗心情已經好多了,嘴上說他到現在還不回來咱就先吃,沒準兒在外邊吃了,心裏還是想等等。正叨叨著,鄭風華推門進來了。郝母開口就問吃了沒有,鄭風華剛要撒謊說沒吃,郝倩麗已經看見他臉泛紅,說話還有酒味,微笑著斜瞪了他一眼。他忙改口回答說:“媽,吃了,校長請客,盛情難卻。我知道家裏等著,就填了半拉肚子,還留了半拉肚子。”

倩麗說:“以後千萬別這樣了。”

郝母笑笑說:“是呀,風華呀,讓兩家弄得你都不知怎麼好了。媽理解你。”說著就倒啤酒,三口人吃喝上了。鄭風華不說,郝母也不問安排工作的事情,隻是用筷子一個勁兒地往鄭風華小碟子裏夾菜。鄭風華本來吃飽了,又不好意思,丈母娘夾一塊肉就吃一塊,連說“媽,我自己夾”,郝母見他吃了就又給他夾,鄭風華就隻好再吃。

郝倩麗看出了門道兒,用筷子擋住了老媽的筷子,說:“媽,你這老丈母娘疼姑爺兒有這麼疼的嗎?要給他撐破肚皮呀!”三人都開心地笑了。

老丈母娘不再夾菜了,鄭風華覺得胃裏有點發脹。他拿著筷子做樣子,其實早就吃不下去了,就問郝倩麗到三中報到情況怎麼樣。郝倩麗對這個話題比較冷淡,隻是說還行。鄭風華再問,她就說:“我不像你們三兄弟有什麼野心,又要振興教育,又要創新教育新路子。我圖安安穩穩有個工作就心滿意足了。”

鄭風華說:“這樣想不對,我們都年輕輕的,一定要爭上進。”

這回,老丈母娘可和他觀點不一樣了,喝口啤酒說:“風華呀,你倆有一個一心一意撲在外頭就行。倩麗一個老娘們兒家,上有老下有小,要是也像你那樣,這家還要不要了?”

鄭風華心裏不同意,嘴上直稱是。老丈母娘怕鄭風華不高興,還一個勁兒解釋,直到鄭風華又編了些話才算圓了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