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1967)作曲家。湖南湘潭人。幼時廣泛接觸民間音樂,並學習演奏多種民族樂器。後就讀於長沙高等師範學校。1916年後曾參加北京大學音樂團(後為音樂研究所)的活動。受“五四”運動以後的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熱心於推廣國語和改革普通音樂教育活動,主張“學國語最好從唱歌入手”,創作了一批兒童歌舞劇和兒童歌舞表演曲。1920年至1927年在上海任職於中華書局,主編《小朋友》周刊,並創辦了中國第一所訓練歌舞人才的學校“中華歌舞專科學校”。1928年組織“中華歌舞團”(後改名“明月歌劇社”)赴南洋一帶演出。1929年以後,在腐朽的社會風氣影響下,創作曾一度誤入歧途,創作了一些混合著中國城市小調與外國商業性歌舞音樂相結合的所謂“黎派歌舞風格”的作品。1936年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後,他轉變了創作立場和作風,寫了一些宣傳抗日救亡的愛國歌曲。新中國成立後,任職於上海電影製片廠,並被聘為中國音樂研究所通訊研究員。黎錦暉一生對中國音樂的最顯著貢獻體現在其兒童音樂創作上。代表作有:兒童歌舞劇《麻雀與小孩》、《小小畫家》、《神仙妹妹》、《葡萄仙子》、《小羊救母》;兒童歌舞表演曲《好朋友來了》、《三個小寶貝》、《誰和我玩》、《可憐的秋香》以及內容消極的歌舞曲《毛毛雨》、《妹妹我愛你》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