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午夜送魂(3 / 3)

此時,堂屋的氛圍既莊嚴又神秘,燒紙錢的火焰像是連接陰陽兩界的橋梁,媽媽在這頭,奶奶在那頭。媽媽希望通過這燃燒的紙錢,化解孩子的危機,讓小宇重新恢複健康。每一張紙錢的燃燒,都是她對孩子深深的愛和對未知力量的敬畏的體現。隨著紙錢漸漸化為灰燼,那希望的火苗卻在媽媽心中越燃越旺,支撐著她繼續完成接下來的儀式。

當最後一張紙錢也化為灰燼,火焰漸漸熄滅,隻留下一堆黑色的餘燼在盆中。堂屋似乎又恢複了之前的寂靜,隻是空氣中那股焦糊味還在訴說著剛剛那凝重的一幕。媽媽站起身來,她知道,送魂的儀式還要繼續,孩子的安危依然係在她的行動上,她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燒完紙錢,媽媽的目光落在了那道門檻上。門檻是一塊厚實的長條木板,曆經歲月,已經有些微微變形,顏色也變得暗沉,仿佛承載了這個家無數的故事和記憶。

媽媽拿起刀,那把剛剛磨過的菜刀在昏黃的燈光下閃著寒光,冰冷的觸感從刀柄傳來,卻無法冷卻她心中那團為孩子而燃燒的火焰。她緩緩走向門檻,每一步都帶著沉重的決心,腳步在地麵上發出輕微的聲響,在這寂靜的堂屋裏顯得格外清晰。

她站在門檻前,停頓了一下,望著這道將屋內屋外分隔開來的界限。在她的眼中,此刻這門檻已不僅僅是一塊木板,它仿佛成為了陰陽兩界的分水嶺,是阻擋孩子免受邪祟侵擾的最後防線。她舉起刀,手臂因用力而微微顫抖,肌肉緊繃,凸顯出她此刻的緊張與決然。

第一刀砍下去,“咚”的一聲,刀刃嵌入門檻,木屑飛濺。這聲音在安靜的夜裏如同雷鳴,打破了原有的寂靜,也像是一種宣戰,是媽媽對那糾纏孩子的未知力量發出的怒吼。媽媽感覺手臂一陣發麻,但她沒有絲毫退縮,眼中的光芒愈發堅定。

第二刀,她調整了一下姿勢,再次揮刀而下。這一次,刀刃切入得更深,門檻上出現了一道深深的豁口。那豁口參差不齊,就像此刻媽媽那千瘡百孔的心,為了孩子,她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隨著刀刃與門檻的撞擊,一股力量從刀身反彈回來,震得媽媽的虎口生疼,但她咬牙堅持著。

第三刀,媽媽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她的額頭青筋暴起,汗水如雨般從臉頰滑落,和著飛濺的木屑沾在臉上。這一刀下去,整個門檻都似乎為之震動。那道深深的刀痕,仿佛是媽媽在這陰陽之界劃下的一道決絕的符咒,斬斷一切不該有的聯係。

砍完門檻後,媽媽的手臂酸痛不已,像是有無數根針在紮著。她的呼吸急促而沉重,胸脯劇烈地起伏著。但她的眼神卻沒有離開門檻片刻,那眼中有疲憊、有痛苦,更多的是對孩子的守護和對驅散陰霾的信念。

在這古老的習俗中,門檻有著特殊的意義,它守護著家的安寧。而媽媽這三刀,是用自己的力量和愛,為孩子重塑這份安寧。她相信,通過這充滿力量的舉動,能夠切斷孩子與那未知危險的關聯,讓孩子不再被恐懼和病痛所折磨。

此時,堂屋裏彌漫著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那被砍出豁口的門檻像是一座沉默的見證者,見證了媽媽為了孩子不惜一切的勇氣。媽媽站在那裏,手中的刀微微下垂,她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這一係列的儀式能夠真正地拯救孩子,讓家庭重新恢複往日的平靜。過了一會兒,她才緩過神來,知道還有最後的步驟要完成,於是她收拾起自己的情緒,準備前往十字路口,完成這至關重要的送魂儀式。

媽媽抱著張宇,在黑暗中向著十字路口艱難前行。夜晚的村莊宛如一座巨大的迷宮,黑暗如濃稠的墨汁,將一切都包裹其中。四周靜謐得可怕,隻有媽媽的腳步聲在狹窄的村道上回響,那聲音仿佛是這片黑暗中唯一的生機。

風呼呼地吹著,從四麵八方湧來,如同無數雙無形的手,拉扯著媽媽的衣角和頭發。路邊的樹木在狂風中劇烈搖晃,樹枝相互摩擦、抽打,發出“沙沙”“啪啪”的聲響,像是在低聲訴說著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又像是隱藏在黑暗中的幽靈在發出警告。媽媽抱緊孩子,把張宇的頭緊緊貼在自己的胸口,試圖為他遮擋這寒冷與恐懼。她的身體微微前傾,頂著風快步走著,每一步都充滿了堅定。

沿途經過幾戶人家,昏黃的燈光從窗戶的縫隙中透出,像是黑暗中窺視的眼睛。偶爾傳來幾聲狗吠,在寂靜的夜裏顯得格外突兀,讓媽媽的心猛地一緊。但她沒有絲毫停留,孩子那滾燙的身體和微弱的呼吸時刻提醒著她,時間緊迫。

不知走了多久,那熟悉的十字路口終於出現在眼前。這裏是村裏的交通要道,白日裏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孩子們在這裏嬉笑玩耍,大人們在這裏談天說地。可此刻,在這午夜時分,十字路口卻被一種陰森的氛圍所籠罩,顯得寂靜得有些可怕。

媽媽輕輕地把張宇放在地上,孩子那蒼白的小臉在黑暗中若隱若現。她從口袋裏又拿出一些紙錢,顫抖著雙手將它們放在地上。風很大,幾次差點把紙錢吹走,媽媽不得不用身體擋住風,好不容易才把紙錢堆好。

她拿出火柴,劃了幾次才成功點燃。火苗在風中掙紮著,忽明忽暗。紙錢在火焰中迅速燃燒起來,火光在黑暗中跳躍,照亮了媽媽那張滿是疲憊和憂慮的臉。光影在她臉上晃動,映出她眼中的血絲和深深的黑眼圈。

媽媽跪在地上,對著火光低聲呼喚著奶奶的名字,聲音帶著哭腔:“媽,您來了就看看我們吧。小宇他還小,他不懂事啊。您就放過他吧,讓他好好地長大。我知道您一直疼他,您也不想他這樣受苦的。”她的眼淚順著臉頰滑落,滴在地上,很快就被幹燥的地麵吸收。

火焰越燒越旺,火星隨著風飄散開來,像是一群飛舞的螢火蟲。媽媽的身影在火光中顯得孤獨而渺小,她的眼神始終盯著火焰,仿佛在與另一個世界的奶奶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對話。在這十字路口,生與死、陽與陰似乎在此刻交彙,媽媽用自己的方式,試圖打破這讓孩子受苦的聯係。

周圍的黑暗仿佛也在注視著這一切,那無盡的黑暗中似乎隱藏著無數雙眼睛。但媽媽沒有畏懼,她的心中隻有孩子。她相信,通過這個古老的儀式,通過自己對奶奶的祈求,孩子一定能夠擺脫病痛,重新恢複健康。她在這十字路口,守護著孩子,也守護著那一絲希望,等待著這場送魂儀式的結束,等待著孩子的新生。

隨著紙錢漸漸化為灰燼,火光逐漸熄滅,十字路口又恢複了先前的黑暗和寂靜。媽媽抱起張宇,準備踏上回家的路,她的腳步雖然沉重,但心中卻多了一份釋然,她期待著孩子醒來後那充滿活力的笑容。

送魂儀式結束後,媽媽抱著張宇往家走。一路上,風似乎小了些,周圍的黑暗也不再那麼讓人恐懼。媽媽緊緊抱著孩子,能感覺到孩子的身體似乎沒有那麼燙了,她的心中燃起一絲希望的火苗。

回到家,她輕輕地把張宇放在床上,給他蓋好被子,然後坐在床邊守著。她目不轉睛地看著孩子,眼中滿是疲憊與期待,仿佛要用目光為孩子築起一道保護牆。

夜漸深,媽媽卻毫無睡意,她的手一直握著孩子的小手,感受著那微弱的溫度。她回憶起送魂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心中五味雜陳,既對古老習俗的力量感到敬畏,又為孩子的安危擔憂。

不知不覺,天邊泛起了魚肚白,陽光開始灑進屋子。媽媽一夜未眠,眼睛布滿血絲,但當她看到陽光照在張宇臉上,孩子那原本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她的心猛地一顫。

張宇緩緩睜開眼睛,那清亮的眸子就像久未出現的星辰。他看著媽媽,虛弱地喊了一聲“媽媽”。這一聲呼喚,讓媽媽的淚水奪眶而出,那是壓抑了許久的情緒的釋放。她喜極而泣,將孩子緊緊擁入懷中,感受著孩子的體溫和心跳,仿佛抱住了全世界。

此後,這件事在村裏傳開,村民們圍坐在一起,低聲談論著。老人們更加深信古老習俗的神奇,對其充滿了敬畏,他們告誡年輕一輩和孩子們,不要在特殊的地方隨意玩耍,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張宇媽媽經過這次事件,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她更加珍惜家人,明白親情的珍貴和脆弱。而這個小村莊,也在短暫的風波後,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清晨的陽光依舊灑在田野上,孩子們的笑聲再次回蕩在村裏,仿佛那午夜的驚魂隻是一場遠去的夢。但張宇媽媽知道,這場經曆會永遠刻在她的心中,成為她守護家人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