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無筆畫家(2 / 3)

美國、日本、法國、加拿大、新加坡等許多國家報道了中國人的這一新奇發明。

在廣交會上,幾家外商、港商提出要與吳金獅洽談,希望與吳金獅合作,辦起“無筆畫廠”,大批生產無筆畫。他們願意把“廠長”、“董事長”、“總工程師”之類富有吸引力的頭銜,歸於吳金獅名下。在羊城未能談成,有的港商甚至派人下長安,登門拜訪,要求簽訂“合資協議”,願以巨金特聘吳金獅赴港,赴美舉行無筆畫展。

他們私下議論道:“發明家手中拿著金鑰匙!”

也有人暗地裏的,捉摸吳金獅製作無筆畫的秘密,想方設法得到“金鑰匙”。

他們想用富有誘惑力的話,打動吳金獅的心:“如果你在國外的話,一定可以成為百萬富翁。”

吳金獅卻說:“我的發明是屬於我的祖國的。盡管我並不富有,可是,金錢對我沒有吸引力。我並不是為了金錢進行創造發明。”

他,立下了這樣的誓言:“為了事業,我願一輩子吃白水泡饃,鹹菜就辣子!”

現在,話題該轉向介紹這位發明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道路……

“黑臉大哥學繡花”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麼?是鬥爭。”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麼?是屈服。”

“人生最基本的願望是什麼?是樸素。”

我們的發明家,是一位性格鮮明、頭腦頗有哲理的人。他把一位名人的以下三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

確實,他是一個拚搏不已的人。

確實,他是一個不會向困難舉起白旗的人。

確實,他是一個從未對生活寄托奢望的人。

1940年6月27日,他誕生在山西省一個僻遠的小縣——臨猗縣。那裏與陝西、河南交界,是一個“雞叫一聲響三省”的地方。

在他的腦海之中,沒有母親的形象,也沒有父親的形象。這是因為當他未滿周歲,母親便因肺病離開了人世。父親呢?是個窮苦的農民,偏偏又染上抽大煙的惡習。他扔下兩個女兒、兩個兒子,流落他鄉,不知去向,迄今下落不明。

吳金獅的舅父母沒有孩子,就讓他過繼。從此,吳金獅把舅父母當作父母。

舅父母也是貧苦農民。他們好不容易讓吳金獅念完小學,便無力供養他繼續上學了。從此,吳金獅的“最高學曆”,便是“小學畢業”。

不過,他從小練得一手好字。人們見到他寫的字,常常誤以為他“文化很高”。他也從小喜愛畫畫。

在窮鄉僻壤,吳金獅度過了色彩暗淡的童年。

在貧瘠土壤上長大的幼苗,往往耐旱耐寒,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清寒的家庭,使吳金獅從小就吃苦耐勞。

16歲的時候,由於一位同學在西安機關當通訊員,介紹他到那裏工作,於是,吳金獅來到西安——古都長安。小小年紀,又沒有文化,先是當勤雜工,後來兼做通訊員。一幹,就幹了三個年頭。

初入城市,這一段經曆,對於吳金獅的影響無疑是頗為深刻的。

一個在農村散漫慣了的孩子,如今要成天守在電鈴旁。鈴聲就是命令。首長一按電鈴,他隨叫隨到。外出送信、辦事,像刀切豆腐般利索。當然,一旦首長出差,電鈴就不響了,那成了他讀書、學習的絕對機會。漸漸的,他的“實際學曆”超過了他的“最高學曆”——小學畢業。

18歲的時候,吳金獅被組織上分配到西安製藥廠當工人,生產青黴素。

由於受中國農村舊傳統的影響,這一年,他的舅父母在老家給他找了個對象,成了親。過了三年,他便當上了父親了。

他的工作多變:當他剛剛熟悉了青黴素的生產工藝,卻被調到一家機械廠當工人。在這個廠幹了四年,又改行了,到西安建築公司當油漆工……

在動蕩的生活之中,吳金獅依舊保持了的業餘愛好——愛書法,愛畫畫。

他為了練字,每天堅持記日記,字寫得端端正正。由於他的字寫得好,一開會,他總是成了“當然記錄”。他也常常被抓差,寫標語呀,刻蠟紙呀,抄黑板報呀。他樂於幹這些“雜差”,把它看成是練字的好機會。

他更愛繪畫。無人指點,他竟拜連環畫為師!他為著名畫家華三川的連環畫《白毛女》所傾倒,用毛筆逐頁臨摹。漸漸的,他筆下的喜兒活起來了,越來越像華三川筆下的喜兒。

不久,他開始臨摹花鳥。他很喜歡老畫家蔡鶴洲畫的小雞,越學越像,有了“蔡鶴洲第二”的美譽。這話傳到了蔡鶴洲的耳朵裏,便想見一見那位“蔡鶴洲第二”。吳金獅帶了自己臨摹的小雞去了,蔡鶴洲看罷,不由得哈哈笑了,樂嗬嗬地為他的畫作如下題詞:

“常聽說金獅畫雞雛與我無異,今觀之誠然,因而題字。”

初學創作,常常是從摹仿開始的。然而,一味摹仿,即使是達到亂真的程度,也隻是別人作品的“複製品”而已。藝術的可貴之處,在於創新。

當吳金獅到建築公司工作以後,漸漸地對摹仿失去了興趣。他聽別人說,要學畫,先從速寫入手。沒有很深的速寫造詣,是畫不好畫的。再說,畫速寫“成本”很低,一支鉛筆,幾張紙,就行了。

建築工人四海為家,長年流動。每到一地,別人所注意的是那裏有什麼土特產可買,而吳金獅所注意的是來往行人之中有沒有富有特性的臉形。他在工作的閑暇,常給人畫速寫像,有時,一天畫幾十幅。

人們常說,勤奮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吳金獅無師自通,漸入繪畫之門。

有人笑話他是“黑臉大哥學繡花”。他說,隻要細心、恒心,“黑臉大哥”(人們對建築工人的貶稱)為什麼不能“學繡花”呢?

他,入了迷

人們常說,創作、發明要有靈感。也許是這樣的吧。不過,如果說靈感是火花,點燃起熊熊烈火,那麼,幹柴在此之間早已堆放在那裏了。

促使吳金獅發明無筆畫的靈感,是在1974年……

那時候,他剛調到西安革命公園當油漆工。那裏環境幽雅,有花有草,處處給人以美的享受,跟淩亂、嘈雜的建築工地有著天淵之別。公園的油漆工隻他一人,工作不算太重,無非是在節日前把公園各處油漆一下,忙了一陣就沒什麼事,使吳金獅有更多的時間鑽研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