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名廚(下)(3 / 3)

妻子還說,外國人忌13,英國人忌黃花。劉敬賢在給外賓燒菜時,盆裏的食品數目避免13。給英國客人做菜,盤裏不放黃花……如此這般,敬賢從妻子那兒,也學到不少東西。

劉敬賢還特別注意向老師傅學習。做學徒那陣子,不知天高地厚,敬賢巴不得離開師傅,獨立掌廚。可是,如今自己成了師傅,卻反而希望多在師傅身邊工作,看一點,學一點。越學,覺得師傅越是可敬,可學的東西越多。

有一年中秋,劉敬賢跟老師傅一起到部隊幫廚。120桌酒席,訂了120斤大蝦。60斤一鍋,分兩次下,烤大蝦。

開手之後,劉敬賢把60勺雞湯淘在一個大盆裏,想往鍋裏倒。

師傅一把攔住了他,問:“敬賢,你要幹什麼?”

“烤大蝦呀!平常,我烤大蝦,一斤一勺雞湯。眼下60斤大蝦,該放60勺雞湯,沒錯。”師傅搖頭。

正說著,鍋裏的大蝦出水了,那水竟沒過了蝦!敬賢一看,明白了。他慶幸給師傅攔住了。要不,60勺雞湯下去,成了“大蝦湯”啦,還烤什麼?

不一會兒,師傅烤好了大蝦、分裝60盤,每一盆看上去,都像敬賢平常單斤烤的大蝦一樣!

敬賢在敬佩師傅高超的手藝、豐富的經驗之餘,還明白了一條重要的“烹飪原理”:小鍋單炒,跟大鍋一起燒,做法不一樣。

這年中秋沒有虛度,敬賢從師傅那裏,又學得一寶!

處處留意皆學問。老師傅成功的經驗值得學,別人失敗的教訓也值得借鑒。

又有一次,劉敬賢到一家工廠幫廚,辦150桌酒席。廠裏的一位師傅負責清燉牛肉。隻見他在前一天把牛肉切成一寸半見方,大鍋清燉,酥爛適度,味道鮮美。他把燉好的牛肉盛在一口大缸中。第二天一看,糟了,牛肉爛成一絲一絲,成了一鍋牛肉粥!

劉敬賢見了,細加分析:那是因為盛在缸中,不易散熱,加上表麵浮著一層厚厚的牛油,又不易傳熱。這等於又把牛肉燜了一夜,哪有不爛的道理?

盡管事故是別人出的,劉敬賢卻想,當時我也在場呀,我也有責任。

劉敬賢把這場事故及其原因分析,寫入筆記。從此,遇上用鍋燉肉,劉敬賢懂得了燉好之後,要把油、湯、肉三者分開,把肉晾在案上。上菜之前,回鍋一熱,就行了。

不知道是誰,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把別人的長處都學到手,那麼,你就是世界上最有本事的人。”劉敬賢在全國大賽中一鳴驚人,一炮打響,他的成功秘訣就在於此。他善采眾長,終於出類拔萃。

進軍國際

“中國餐館”、“中國料理”、“北京料理”、“四川料理”、“山東割烹”、“真正的中國味”……

劉敬賢漫步在東京街頭,一塊又一塊這樣的招牌,映入他的眼簾。光是東京一地,便擁六萬家中國菜館。在東京的池袋地區,集中了六千家中國飯店,差不多每隔十米便有一家!

中國烹飪,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曾有人風趣地說:“世界上最理想的安排是美國的工資、中國的飯菜、日本的妻子、英國的房子。如果這四者順序顛倒,那便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雖說是笑話,也足見中國飯菜對外國人具有多大的吸引力!日本政府甚至規定,日本隻輸入中國烹飪技師和法國麵點師,其他廚師日本不需要輸入。

在獲獎前後,劉敬賢兩次來到日本。日本待他為上賓。劄幌市長還拜會了他。

劉敬賢親眼看到了中國烹飪在日本的崇高聲譽。他為祖國感到驕傲,揚眉吐氣。中國烹飪是中國悠久文化的明珠之一,如今,進軍國際,成為“烹飪王國”中的“國王”。

在日本劄幌,劉敬賢看到一家飲食場所,起碼有足球場那麼大,人頭攢動,在那裏吃中國式的烤羊肉。該店門口,招牌上寫著鬥大的字:“成吉思汗——鐵板燒!”

哦,中華民族的“天驕”,如今你的大名在日本國土上跟中國烹飪緊密相連。

劉敬賢曾到許多掛著“中華料理”的餐館考察。店主一聽是中國名廚駕到,無不畢恭畢敬,請求“多多關照”。劉敬賢一打聽,店主大都是日本人,也有的是南朝鮮人。他一連考察了好多家掛有“真正的中國味”牌子的餐館,結果具有“真正的中國味”的寥寥無幾!他這才明白,日本政府為什麼要“輸入”中國廚師!

為了使日本人民領略“真正的中國味”,讓中國烹飪進軍日本,沈陽鹿鳴春飯店決定與日本商人合資,在劄幌開設分店。劉敬賢既是分店的董事長,又是“首席大廚師”。1984年8月,該店正式開張。

劉敬賢在全國大賽獲獎之後,還應香港同胞之邀,前往表演。香港印製了巨幅金色廣告,名曰:“冠軍名廚宴。”每桌訂價3000港幣,三天140桌,一售而空。俗話說:“演員的腔,廚師的湯。”香港的美食專家最為讚賞劉敬賢的“遊龍戲鳳”,那湯鮮美不可多得,足見“冠軍名廚”的功夫。

劉敬賢是黨的兒子。1979年4月30日,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他一舉奪魁之後,名聲大振,榮譽紛至,然而,他卻非常謙遜。在去年和今年,我兩度在沈陽與他聚談。他再三地說:“20年前,我隻是一個落榜青年。我到飯店工作,還鬧過情緒哩。沒有黨的教育,人民的培養,我個人能做點什麼呢?”

我很有興趣地得知,劉敬賢的15歲的兒子,也喜歡烹飪,常常在家裏擺弄。劉敬賢讚賞兒子的誌趣,可是,他卻對兒子說:“今天,我深感做一名出色的廚師,光憑高中的那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你如果要當廚師,應該大學畢業,打下深厚的基礎!”他的話,是發人深思的。

其實,這位“烹飪冠軍”本身,也是發人深思的:他出生在一個很普通的家庭,他從事的是很普通的工作。短短20年間,他從一個普通的高中畢業生一躍而執全國烹飪界牛耳。眼下,如果你正是20年前的劉敬賢,你在20年後能夠成為現在的劉敬賢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劉敬賢”。哦,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