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或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即自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起,到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統一六國止,這是中國曆史上一段十分混亂的階段,也是我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節點。“戰國紀”所記載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資治通鑒中

那些值得借鑒的故事

士為知己者死

豫讓曰:“既已委質為臣,而又求殺之,是二心也。凡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者也。”襄子出,豫讓伏於橋下。襄子至橋,馬驚;索之,得豫讓,遂殺之。

——《資治通鑒》第一卷

豫讓,是春秋時候晉國人,他曾經侍奉過晉國的權臣範氏和中行氏,都沒有得到過重用,後來他又投靠晉國的另一位權臣智伯,智伯給他很高的禮遇。後來智伯去討伐趙襄子,趙襄子聯合晉國的另外兩家權臣,打敗了智伯,並把他的土地瓜分了,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晉”。

逃亡到山中的豫讓聽到智伯被殺的消息,便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智伯待我這麼好,我一定要為他報仇,為他報仇而死,死了也有臉去見他!”

豫讓化裝成因罪服勞役的人,暗藏匕首,混進趙襄子的府邸,假裝給廁所刷牆,以找機會暗殺趙襄子。

趙襄子來上廁所時,豫讓便想下手,誰知趙襄子頗為警覺,見豫讓形跡可疑,便叫人把他抓起來審問,搜出了他身上的匕首。豫讓見身份已暴露,便大聲道:“我要為智伯報仇!”

趙襄子的手下要殺了他,趙襄子擺手道:“以後我多加小心,離他遠點兒就是了。而且,智伯死了,沒有後人,豫讓敢來為他報仇,也算是個仁義之人啊。”於是就把豫讓給放了。

豫讓雖然被釋放,卻還是沒有放棄刺殺趙襄子的念頭。他在自己身上塗上漆,使得渾身長了毒瘡,又吞吃了火炭,把嗓子燙啞了,形貌大變,連他的妻子也認不出他來,他又去刺殺趙襄子。豫讓藏在趙襄子每天必經的橋下,過了一會兒,趙襄子和他的隨從們果然走了過來。豫讓正要動手,趙襄子的馬發覺橋下有人,驚得前蹄騰空,險些將趙襄子摔下來。豫讓見形跡又暴露了,便跳出來,趙襄子道:“這肯定是豫讓!”

趙襄子的手下將豫讓團團圍住,趙襄子質問豫讓道:“你先前不是還侍奉過範氏、中行氏嗎?他們兩人都是被智伯殺掉的,你不去為他們報仇,反倒還給智伯做事。現在智伯死了,你又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找我報仇呢?”

豫讓道:“範氏、中行氏都把我當普通人看待,我也就像普通人那樣對待他們,而智伯卻拿我當天下無雙的人才,我也就像一個人才那樣來報答他!”

趙襄子聞言歎道:“豫讓啊!我對你也算是仁至義盡了,這回我可不放你了!”示意侍衛們動手殺他!

豫讓叫道:“且慢!”

趙襄子叫住侍衛們,道:“你還有什麼話要說?”

豫讓道:“上一次你放了我,天下人都聽說了你的賢名,今天你殺了我,我無話可說。

不過,我在死前有一個要求:你把身上穿的衣服讓我刺幾下,就算是已經報了仇,這樣我就雖死無憾了!”

於是趙襄子就把身上的衣服脫了下來給豫讓,豫讓拔出劍來,一劍將衣服斬為兩截,高叫道:“我死後可以有麵目去見智伯了!”說罷,伏劍自殺!

當時的誌士聽說了豫讓刺殺趙襄子的事情,都深為感動,不過這種為君盡忠死難的愚忠思想在今天卻不宜提倡。

正如豫讓所說的“吾所謂為此者,以明君臣之義”,他除了有“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這報答知遇之恩的情結外,還試圖以自己的行動證明人間道義、人的氣節和忠義。

古代俠士,完全不像今人“鳥為食亡、人為財死”,他們對人生價值的衡量完全以精神為標準,一生也甘為一些理念、原則而執著追求甚至獻出生命。

士為知己者死,指甘願為賞識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獻身。我們從他們身上,要明白做人的真理、人生價值的真正所在,不斷陶冶、錘煉自己,使自己的精神有橫貫日月的浩然正氣,使自己的人生價值有高於物欲和世俗的升華和輝煌。

聶政刺俠累

荊軻懷其豢養之私,不顧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強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故揚子論之,以要離為蛛蝥之靡,聶政為壯士之靡,荊軻為刺客之靡,皆不可謂之義。

——《資治通鑒》第七卷

聶政是一位很有名的勇士,他因為殺了人,便帶著他的母親和姐姐從故鄉逃到齊國,以屠宰為生。

韓國有個嚴仲子,他是韓國的高官,因為和韓國宰相俠累結怨,害怕被殺,於是就逃離韓國。他懷恨在心,就到處找替自己殺俠累的人。到了齊國,聽說聶政是個勇士,就去找他,聶政本來避而不見,後來看到嚴仲子很有誠意,就見了他。

嚴仲子擺酒席宴請聶政和他的老母,席問,嚴仲子捧出百兩黃金,贈予聶母作為壽禮。

聶政大驚,再三謝絕。嚴仲子屏退眾人,對聶政說明來意。聶政道:“我因為要侍奉老母,所以才跟市井之徒們混在一起,做個小商販,而現在我母親還在世,所以我還不能答應您。”

後來,聶政的母親去世了,聶政安葬了母親,便脫下喪服,對人道:“唉!我隻不過是個賣肉的,嚴仲子這樣一位有身份的人,不遠千裏來和我結交,又拿出很多錢來給我母親做壽,他對我可真是好啊,我能無動於衷嗎?先前我沒有答應為他做事,是因為母親還在世,現在母親已經去世,該是我為他效命的時候了。”

聶政就去找嚴仲子,道:“現在我母親已經去世,我再也沒有什麼牽掛,可以為您效力了,您要殺誰?”嚴仲子見聶政願意為自己賣命,精神為之一振,便告訴了聶政自己與俠累的恩怨,並道:“我派人和您一起去!”聶政搖頭道:“現在咱們要刺殺的是韓國的宰相,官高位顯,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份泄密的危險,還是我一個人去!”

聶政便一個人拎著寶劍來到了韓國,他打聽到相府的所在地,來到相府的大門口。當時,俠累就坐在堂上,許多侍衛手持長短兵器在他周圍保護著他。

聶政見守衛森嚴,並無懼色,拔出寶劍,衝入相府!俠累的侍衛們見狀大驚,慌忙上前攔截,聶政大呼向前,左殺右砍,連殺幾十人,殺到俠累身邊,一劍將俠累刺死!

聶政殺了俠累,見侍衛越擁越多,勢難脫身,把心一橫,用劍毀傷了自己的臉,剜出了自己的雙眼,再剖腹而亡!

韓國國君把聶政的屍體曝露在大街上示眾,重金懸賞知情的人,但很久都沒有人來認屍。

聶政的姐姐聶荌聽說了這件事,心裏懷疑,想道:“難道是我的弟弟嗎?”她便急忙趕到韓國,到大街上示眾的地方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聶荌悲痛至極,撲到聶政的屍體上大哭,說道:“他就是我的弟弟聶政啊!”

圍觀的人問她道:“你弟弟殺死了我們的宰相,這是大罪,現在韓王重金懸賞知情的人,夫人您不知道嗎?”

聶荌悲泣道:“我知道。可先前,我們的母親還在世,我又沒有出嫁,我弟弟為了供養我們,所以才辱沒了自己,甘心做一個小商販。現在,母親去世了,我也出嫁了,他再沒有了後顧之憂,而嚴仲子又待他那樣好,他就為嚴仲子把命給丟了!可他因為我還在世,怕連累我,才把自己的屍身毀成這個樣子,我又怎麼能因為怕死,而讓我的好弟弟的英名泯滅了呢?”圍觀的人聽了,都驚詫不已。聶荌又哭喊道:“天哪!老天爺呀!”便倒在了聶政的屍身旁死去了。

這件事在當時流傳得很廣,聽到的人都稱頌聶政是位義士,聶荌是位烈女。的確,聶政英雄!何謂英雄?其大忠大孝大仁並且大義,大忠,忠之嚴仲子的知遇之恩,大孝,孝順母親。大仁,其毀容自殺而切斷韓國追查凶手的根源,為了不讓其他人遭殃。大義,其對嚴仲子的義氣可謂用命報答了。加上其絕頂的武功,所以才配稱為英雄。聶荌節烈,其作為在女子裏麵絕無僅有,在男子裏麵又能找出幾個呢?聶氏一門真的讓後世讚歎。

聶政刺俠累的故事不單說明聶政有能力,就是他的姐姐也是烈性女子。假使聶政果真知道他的姐姐沒有含忍的性格,不顧惜露屍於外的苦難,一定要越過千裏的艱難險阻來公開他的姓名,以致姐弟二人一同死在韓國的街市,那他也未必敢對嚴仲子以身相許。嚴仲子也可以說是識人,才能夠贏得賢士!

淳於髡智慧超群

使五官中郎將魏應承製問,侍中淳於恭奏,帝親稱製臨決,作《白虎議奏》,名儒丁鴻、樓望、成封、桓鬱、班固、賈逵及廣平王羨皆與焉。固,超之兄也。

——《資治通鑒》第四十六卷淳於髡是齊威王的一位大臣,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機智詼諧,能說會道,曾多次用幽默的語言勸諫齊威王。

齊威王有一段時間喜歡猜謎玩樂,縱情聲色,不理國事,一切都扔給大臣們去辦理,大臣們也把國事弄得亂七八糟。列國見齊國政局混亂,認為有機可乘,於是都來侵略齊國,國家危在旦夕。大臣們焦急萬分,可都不敢去向齊威王勸諫。

唯獨淳於髡去見威王,見了威王,他不提國家大事,卻出個謎語讓威王猜。他道:“大王的宮廷裏有隻大鳥,好幾年了,既不飛,也不叫,大王,您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

齊威王一聽,便知道淳於髡在以猜謎語為名,勸諫自己,他豪情萬丈地道:“這隻鳥,要麼不飛,一飛就直衝雲霄;要麼不叫,一叫就震驚世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