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淡泊名利,寧靜致遠(2 / 2)

晚年的房玄齡經常疾病纏身。唐太宗依舊委以重任,下詔說:“玄齡多病,就讓他在家裏辦公,躺在床上處理公務。”朝中遇到大事,便命人抬他上殿。每一次遇到這種場麵,唐太宗便流淚不止。

後來,房玄齡處於病危狀態,唐太宗不僅派皇太子去他家裏慰問,還親臨探視,與房玄齡握手訣別。不久,房玄齡便去世了。唐太宗下詔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贈官太尉、並州都督,諡號“文昭”。

人生者,生死榮辱,禍福成敗,皆如過眼雲煙。成事在天,謀事在人。到頭結果如何,皆各人善惡之所造,非能強求。因此,《三國演義》的開篇詞這樣說: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隻有做到“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慢觀天外雲卷雲舒”,用範仲淹的話解釋說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糊塗以對,才能安然地享受自己幸福的一生。

居裏夫人是法國籍波蘭物理學家、化學家,一生崇尚科學,看淡名利。居裏夫人從小就樹立了用科學成果報效祖國和造福人類的偉大誌向。她從不把金錢放在眼裏,說:“如果為了經濟上的利益是違反純粹的研究觀念的。”她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居裏夫人發現了鐳,用3年零9個月時間從礦石中提煉出0.1克鐳鹽,卻沒有申請專利,放棄了一筆巨額財富。她把造福人類看成是最大的幸福。

為了獎勵居裏夫人對世界的貢獻,當時的美國總統胡佛以政府名義贈給她價值75萬法郎的一克鐳,並把關於此事的文件送給她看。她讀完文件後說:“這個文件必須修改,美國贈我的這一克鐳,應該屬於科學。隻要我活著,不用說,我將隻把它用於科學研究。但是假如就這樣規定,那麼在我死後,這一克鐳就成為個人財產,成為我女兒們的財產,這是不行的。我希望把它贈予實驗室。”經手人隻好按照居裏夫人的意見修改了文件。1923年,法國居裏基金研究會慶祝鐳的發現25周年,法國政府贈給居裏夫人4萬法郎作為“國家酬勞”,並規定她的兩個女兒可享有繼承權。居裏夫人把這筆屬於個人的贈款毅然贈送給祖國波蘭,用於創建一個鐳研究院。這件事在波蘭傳為美談。

居裏夫人成了名人後,有數百個社會團體請求她在各種宣言上簽署自己的名字,但都被居裏夫人婉言謝絕了。在法國和波蘭,居裏夫人“獎牌隻是玩具”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有一天,居裏夫人的一個朋友來她家作客,突然看到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驚訝地說:“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將一事無成。”居裏夫人有一句名言:“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而不應該注意人。”她還在一篇短文《我的信念》中寫道:“近50年來,我致力於科學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對真理的探索……我一生中,總是追求安靜的工作和簡單的家庭生活。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我竭力保持寧靜的環境,以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擾。”正是居裏夫人這種不為名利所累,一心傾注於科學研究的品質,使她最終到達輝煌的科學巔峰。

在居裏夫人去世後的悼念會上,愛因斯坦這樣評價居裏夫人:“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曆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麵,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麵還要大。”居裏夫人的高尚品質令世人崇仰,也在為人處世方麵留給我們諸多啟示。

人生在世,不去過分地追逐名利,隻執著於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是一種對世事的淡然心理。所謂“物來則應,物去則空,心如止水,了無滯礙”,即一個人抖落一身欲望後呈現出的平和心態。

淡泊不是不思進取,不是無所作為,不是沒有追求,而是以一顆純淨的靈魂對待生活與人生的欲望和誘惑。所以淡泊是一種修養,一種氣質,一種境界。

淡泊可以放飛心靈,可以還原人的本性。人能經受熱鬧,也能耐得寂寞。在順境中不怡然自得,身處逆境時不枉自菲薄,寵辱不驚,悉由自然。這樣就會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淡泊中充實自己。

【家長裏短說孟子的大智慧】

人生的所求所欲,名利也好,地位也好,藝術或逍遙也好,都是人生的一種抉擇。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生看不破名利二字,就會受到終身的羈絆。名利就像是一副枷鎖,束縛了人的本真,抑製了人們對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