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浩然之氣,君子風度(1 / 3)

【原文】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嚐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譯文】

孟子說:“我善於分析和理解各種言論,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

公孫醜說:“請問什麼是浩然之氣呢?”

孟子說:“這是難以用言語說清楚的。它作為一種氣,最為盛大,最為剛強,靠正直去培養它而不傷害它,就會充盈天地之間。它作為一種氣,要和義與道配合;沒有這些,它就會萎縮。它是不斷積累義而產生的,不是偶然地有過正義的舉動就取得的。如果行為有愧於心,氣就萎縮了。所以我認為,告子不曾懂得義,因為他把義看作是外在的東西。對浩然之氣,一定要培養它,不能停止下來;心裏不能忘記它,也不妄自助長它。不要像宋國人那樣:宋國有個人擔心禾苗不長而去拔高它,拔完禾苗昏昏沉沉地回到家中,對家裏人說:‘今天累極了,我幫助禾苗長高啦!’他的兒子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禾苗都枯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長的人實在很少啊。認為培養浩然之氣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行為,非但沒有益處,反而會危害它。”

【孟子的大智慧】

浩然之氣,是孟子學說思想的主要內容之一。浩然之氣,至大至剛,不是一般所謂“精氣”、“血氣”,而是充滿正義,充滿仁義道德的正氣、骨氣;不是屬於醫學的生理的範疇,而是屬於人文的精神範疇。這種氣,陽剛而氣壯山河,氣貫長虹,氣衝霄漢。

浩然之氣是一種“心氣”,是多種優秀心理品質的綜合。因為任何單純一種心理品質是構不成“氣”的。

浩然之氣的根基是義和道,要靠義和道來培養,缺乏義和道就會疲弱。今天,義和道屬於“德”的範疇,對其的培養屬於德育的內容;浩然之氣作為一種“心氣”,是心理和諧的綜合體現,而對其培養,屬於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因此,兩千多年前的孟子或許沒有意識到,他關於浩然之氣和義道關係的論述,與今人要解決的“德”和“心”、“德育”和“心育”的關係問題不謀而合。

浩然之氣的養成要靠平時不斷的日積月累,決非一日之功,更不能拔苗助長。孟子認為,浩然之氣是“集義所生,非義襲而取之”。隻有堅持不懈地“集義”,即堅持正義,而不是偶然地堅持正義,才會有凜然的“浩然之氣”。

浩然之氣要靠內心修養,不是從外而入;其養成是習慣成自然,不是故意裝出來的。這裏強調的是浩然之氣的養成主要在於主觀努力,沒有主觀上的努力,任何外在的力量都無濟於事。這個觀點也警示我們,任何德育或心育要想真正取得實效,必須觸及受教育者的靈魂。受教育者隻有在內心深處不斷地修養,才能形成浩然之氣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

【孟子大智慧的解讀】

“浩然之氣”,一般用來形容一種剛正宏大的精神,這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創造的一個詞語,是一個富有創新思維的哲學概念。它對二千多年來中華民族思想道德的傳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孟子說的浩然正氣,曾有一首長詩作出過生動的文學描繪,這就是一身正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寫的《正氣歌》。詩中寫道:“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蒼冥。……”意思是說,浩然正氣寄寓於宇宙間各種不斷變化的形體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構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氣;在人間社會,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時,便表現為祥和之氣,而在國家、民族處於危難關頭時,便表現為仁人誌士剛正不阿、寧死不屈的氣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