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1 / 2)

【原文】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譯文】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我就以打仗作比喻。兩軍對戰,咚咚地擂起戰鼓,刀刃兵器相碰,就會有士兵丟盔棄甲逃跑。有的士兵逃出一百米遠停了下來,有的士兵逃出五十米停了下來。如果憑著自己隻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你覺得怎麼樣?”

梁惠王說:“當然不行。逃了五十步的人隻是沒有逃到那一百步而已,這同樣是逃跑啊!”

【孟子的大智慧】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統治者為了自身的利益,連年征戰,相互攻伐。由於頻繁的戰爭,造成了兵員缺乏、勞動力不足,這在當時是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爭奪人力,也就成為了各諸侯同統治者的當務之急。孟子在此所說的言論,正是對梁惠王向他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所作出的回答。

孟子這次和梁惠王的對話,主要是圍繞“民不加多”的問題展開討論,以及當時各諸侯國都想統一天下的心理,提出了仁政的主張,並且還闡述了仁政的具體內容,並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的不平等。

孟子通過梁惠王的話知道,他想通過政治手段使“民加多”。於是,他先是幫助梁惠王認識到在政治上與鄰國相比,隻是做了一些救災的好事而已,本質上並沒有區別,並用“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故事來說明。然後,他提出了想要從本質上有所區別,是百姓更願意到本國來,就應該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就能讓百姓們發展生產,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得飽,穿得暖,還讓百姓懂禮儀,能夠接受教育,君王如此施行仁政,革除暴政,百姓自然能來歸服。這樣一來,“民不加多”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在孟子勸諫梁惠王的這段言論中,“五十步笑百步”這個典故一直流傳至今,它告訴人們在為人處事時,要學會嚴以律己,同時對待別人的過錯,要有客觀的認識,不要一味的譏諷,要有一個寬容之心。

【孟子大智慧的解讀】

一位牧師走到海邊,正好目睹一艘船在海上遇難,船上所有的人都掉進海裏死了。牧師開始對上帝感到懷疑,忍不住責怪地道:“上帝也太不講理了!為什麼隻因為在這艘船上有一個罪犯,就要讓這麼多人一同受害。”

正當牧師喋喋不休時,他發覺自己被一大群螞蟻圍住了!原來他正站在一個螞蟻窩旁邊。有一隻螞蟻爬到他身上,並且咬了他一口,牧師非常生氣,立刻用腳踩死了所有的螞蟻。沒想到,此時上帝忽然出現,對牧師說道:“既然你能用與我相同的方式,去對待那些可憐的螞蟻,那你還有什麼資格可以來批評我呢?”

上述的寓言故事,說明的就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道理。

唐代文學家韓愈有雲:“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古人的一種思想和主張。構建和諧社會,大興人文之舉,拓新修養之道,必須要切記切記“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嚴以律己,是一種處世的方法。待人律己的態度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也是決定這個人能否與人和善相處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謂“嚴以律己”,其實就是對自己要求得嚴格,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人也有自己的“紀律”,這個“紀律”是對自己的高要求,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自我批評和自我檢討,但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比較難的。

魯迅先生是一個對人嚴格要求的人,而且對自己他也能做到“不留情麵”自我剖析。還有寫了《懺悔錄》的大作家魯索,在這本書裏,魯索就“活生生解剖了自己的靈魂,做了最徹底的自我檢討”。而有些現代人卻總是習慣把鏡子照向別人,從沒有想過用鏡子好好看看自己的靈魂。

一個時刻注意剖析自己靈魂的人,並非隻是簡單地一日三省,因為隻靠自己是無法用閉門思過的方法來找自己的缺點的,而是需要有別人的幫助,通過他們的幫助來找到自己的不足,畢竟“當局者迷”。但還要記得,不能完全以別人作為自己的“標準”。

愛因斯坦的父親和同事去清掃一個大煙囪。那煙囪隻有踩著裏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於是那個同事在前,愛因斯坦的父親在後,一級一級地爬上去;下來時,同事依舊在前,愛因斯坦的父親跟在後麵。當他們走出煙囪的時候,那個同事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裏的煙灰蹭黑了,而愛因斯坦的父親身上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父親看見同事的模樣,認為自己的臉肯定和他一樣髒,於是就到附近的小河裏洗了洗;而他的同事則因為看到愛因斯坦父親幹幹淨淨的樣子,就隻草草洗了洗手,然後大模大樣地上街了。結果那個同事在回家的路上被人恥笑了一路。這是愛因斯坦16歲時,他父親給他講的一個自己經曆過的故事,講完這個故事之後,他的父親說:“其實,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如果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父親的故事照亮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愛因斯坦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自己,終於映照出了生命的光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